张孝骞(1897-1987),湖南长沙人,临床医学家、医学科学家和医学教育家。
张孝骞1921年从湘雅医学院毕业,1932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副教授,1948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张孝骞尽管是西医大家,但他对中医药学有很深的理解。
谈中医学和哲学
1981年11月5日,张孝骞应《医学与哲学》杂志请求撰文,就当时我国临床医生培养和临床医学发展等问题,发表了他的看法。其中有一段话:“中医的医学思想,历来讲究整体,讲究治病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中医的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都是符合客观事物辩证法的。病情是不断变化的,今天这样,明天就变了,这就要求我们临床医生的思想和工作,必须跟上这种变化,绝不能停留在一种看法、一种判断上。实事求是,讲起来似乎简单,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这里可以看出,张孝骞对中医学的认识非常准确,并且将中医的辨证论治同唯物辩证法联系起来,用于指导临床工作。
推荐《黄帝内经集解》
1982年,张孝骞为医史学家龙伯坚所编著《黄帝内经集解》撰写的一则荐文载:“大约著于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是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有着光辉的成就,在世界医学史上占领先的地位。它具有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关于人体生理、病因、病理,以及辨证、治疗、预防等方面,不少与现代医学思想相吻合,是两千年来中医理法方药的主要根据。”并且认为“此书之成,不仅为促进中西医结合,创造我国新医学、新药学将起巨大的作用,而且可丰富世界医学史”。
中医与西医是同行
1948年12月,中医专家施今墨在门诊遇到一位32岁的沈姓患者,患者两下肢无力已两年,久坐即感麻木,并且逐渐加重,一走路症状就更加严重。施今墨进行中医诊断后又让患者解衣,查看双下肢皮肤的颜色深浅是否一致。继而蹲下,又去诊查双腿的皮肤温度和肌肉软硬弹性有无差异。他发现患者两下肢的温度不同,肌肉丰满程度也有差别。经过详细检查后,施今墨根据中医理论认为是脾失健运造成的肌肉失养,并且认为这个病的西医诊断像“进行性肌萎缩”。但他西医只是粗通,未精研读,为了更好明确诊断,于是给张孝骞教授写了一封信,请求帮忙会诊,并让自己的学生薛培基陪同患者前去。
彼时张孝骞与施今墨并不相识,但见信后,张孝骞立即为该患者做了全面检查,最后诊断为进行性肌萎缩,并对薛培基说:“施先生不仅中医功底深厚,西医水平也高于一般医生。这位患者目前还在此病初起阶段,临床体征还不明显,极易漏诊。施先生仅靠物理诊断的细微变化,就怀疑此病,并不避中西医之嫌,请我会诊,很难见到这样的中医!你回去和施先生讲,改日我定登门拜访。”
果如其言,施张两位医学泰斗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友谊,两人常常相互会诊患者。张孝骞让自己的儿媳找施今墨调理妇科病,施今墨让自己的学生薛培基向张孝骞学习西医。二人交往成就了医学界的一段佳话。(时乐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379 宣传人民健康生活和健康产业的权威媒体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