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又值品蟹佳期。膏满黄肥、鲜香四溢的螃蟹,令人食指大动。然而,不少人在大快朵颐之后,却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之症。在中医养生理念中,欲享此一时令美味,必先明其性、知其忌、懂其法,方能既得其味,又不损其身,真正实现以食养人。
识其性:其性属寒亦可滋阴
欲避其害,当先识其本。中医讲究药食同源,食材也论性味归经。据《本草纲目》等典籍记载,螃蟹(尤以河蟹为甚)味咸,性寒,入肝、胃二经。咸能软坚散结,故螃蟹具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古时常用于辅助治疗跌打损伤等病证。寒乃其核心属性,此大寒之性,最易伤及脾胃阳气。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一旦阳气受损,运化失司,犹如灶火熄灭,难以腐熟水谷,遂致脘腹冷痛、泄泻便溏、食欲减退等症。然寒性之中亦藏益处。螃蟹虽属寒凉,然其血肉之质富含津液,具有一定的滋阴清热之效。对于常见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的阴虚火旺者,适量食用,可借其寒性以清虚火、润燥生津。
知其忌:辨体施膳因人制宜
明其寒性,则禁忌自现。中医强调因人制宜,以下几类人群尤应慎食或忌食。
脾胃虚寒者
若素体阳虚,常感四肢不温、畏寒喜暖、纳差便溏,此为脾胃虚寒之象。此时食蟹,无异于雪上加霜,极易引动内寒,诱发或加重腹痛、腹泻等症状。
外感风寒者
若正值风寒感冒初期,症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咳吐白痰,治宜辛温解表。而螃蟹性寒,有收敛之弊,恐使外邪不得外解,反被内陷,所谓闭门留寇,不利于病邪祛除。
经期与产后女性
女子经期与产后,气血亏虚,胞宫空虚,阳气相对不足。寒性易致气血凝滞,运行不畅。此时食蟹,可能引发或加重痛经,影响经血排出,或致恶露不尽,延缓身体恢复。
过敏体质者
螃蟹在中医中属发物,易动风生痰、引发旧疾。对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病者而言,食用后易诱发或加剧瘙痒、皮疹、喘息等过敏反应,不可不慎。
懂其法:配伍调和以温制寒
古人食蟹诸多讲究,并非繁文缛节,实乃以偏纠偏、调和阴阳的智慧体现。
紫苏
蒸蟹时于笼底铺几片新鲜紫苏叶,是千年传承之法。紫苏味辛,性温,归肺、脾经,能发表散寒、行气和中,尤擅解鱼蟹毒,可有效缓解蟹之寒性与腥腻,护胃安中。
生姜与醋
一碟姜末陈醋,不仅是味觉的点睛之笔,更是健康的守护者。生姜味辛,性温,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直击蟹寒之弊;醋性温而酸敛,开胃消食,兼能收敛阴津,防滋阴太过而耗散正气。二者合用,既增风味,又护脾胃。
黄酒
品蟹之际,一杯温热黄酒远胜冰镇啤酒。黄酒味辛、甘,性温,入肝、胃经,能活血通络、暖胃散寒。温饮佐蟹,正是以温制寒的典范。(王明学 兵器工业总医院)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379 宣传人民健康生活和健康产业的权威媒体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