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时间2025年8月12日凌晨0时,TK89航班准时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由商务部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承办的拉美地区首个系统中医培训班——“萨尔瓦多智慧传统医疗海外培训班”启动在即。西苑医院党委书记李秋艳教授带队,一行专家跨越38小时、3次转机,最终在当地深夜抵达萨尔瓦多共和国首都圣萨尔瓦多市。
尽管旅途劳顿,专家组第二天一早就在大使馆安排下,接连拜访萨尔瓦多卫生部、社会保障局和公共卫生高等委员会。在紧锣密鼓的洽谈中,西苑医院与萨尔瓦多社会保障局在项目启动之际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为中医药在拉美的推广落下关键一子。
本次培训共有45名学员,包括专科医师、全科医生、康复师等,他们全部具备西医背景,对中国医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渴望,却几乎都不了解中国语言、文化、中医知识——这让“西学中”的海外教学充满挑战。
“此次任务承载着重要使命,希望专家团队严谨治学,确保培训质量,展现中医药精髓与西苑特色。”李秋艳的嘱托一直萦绕在我耳边,久久不能平静。如何让这些西医背景的学员理解中医?我反复思考,最终在《道德经》中找到了切入点:“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是实体、是结构,是西医解剖关注的器官和组织;而“无”,是空间、是关系,恰是中医思维的核心。
我决定从3个“看不见”的中医概念讲起——“三焦”“经络”和“气”。它们没有明确的解剖实体,却是理解中医底层逻辑的钥匙。“三焦”,是人体脏腑之间的腔隙与膜理,是水液、气机运行的通道;“经络”,是气血的运行路径和功能调控网络,现代筋膜学研究正逐渐为其提供空间结构的印证;“气”,不只是空气,而是推动一切生命活动的能量与信息。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空间医学”的体系——中医关注的不仅是器官本身,更是它们之间的“关系”与“场域”。这正是中医与西医实体解剖观最根本的区别。
万事开头难,为了讲好第一课,把以上知识点完整地呈现给“西学中”的海外学员,我与课堂西班牙语翻译反复沟通,尽力把这种“空间思维”讲透。令人惊喜的是,学员们并没有排斥,反而表现出极大兴趣。或许正因为他们是医生,更能理解:只关注“实体”而忽略“空间”,就像只研究鱼而忽略水。随后,我们开展了手把手的针灸实操。循经点穴、针刺得气,这些体验直观而生动,学员们也更加投入。从理论到实践,从怀疑到信任,第一堂课在热烈的互动中落下帷幕。
培训开展两周以来,学员反馈出乎意料地好。他们开始理解,为什么一根银针、一味草药能调畅气机、治愈疾病;也开始认同,中西医的结合不是竞争,而是互补——是“实体”与“空间”的融合,是现代医学走向整合的必然。
除此以外,更让我们感动的是萨尔瓦多从政府到民众对中医的认可与期待。在萨方高效配合下,我们很快获得了临时行医许可,并迅速开展了临床诊疗和带教活动。针灸、推拿、耳穴压豆……中医技术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这一切,离不开西苑医院党委的坚强支持。
七十载西苑,而今再度扬帆。在圣萨尔瓦多的课堂中,我们用银针和仁心,架起一座中医走向拉美的桥。(陆永辉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针灸科)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379 宣传人民健康生活和健康产业的权威媒体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