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浙瓯日报》刊载的葆大参行广告。
旧时药店的称谓,大多是“南店北铺”。但在浙江温州,药商真正自称为“店”者,几乎没有。即便小本经营者,也缄口不言“店”字,怕与草药摊儿混同。这样一来,在药店的招牌、招纸、印戳、账册、发货单、信笺、信封和器具等物中,都找不出一个“店”字来。药店的称谓,在温州似乎比别的地方要多,有“肆、堂、斋、号、行、栈”等。
肆:泛指“市场”,《论语》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汉书·食货志上》:“开市肆以通之。”在温州称“肆”的药店,只有叶同仁堂独家,也仅刻在石碑上,《叶氏同仁堂纪功碑》碑文第一句即为:“东瓯西关外有叶同仁堂药肆也。”
堂:较普遍,旧时药店有“无不称堂”之说。“堂”字多数印在包药纸的一角,店家用木刻雕版印刷,多由学徒盖印,待药包好后,才在正面显露。药酒、露、汁的瓶贴,也印有“某某堂”等字样;“方校”小印,刻有“某某堂校讫”。药店称“堂”,其起源可追溯至汉末。汉献帝时疫病流行,长沙太守张仲景于公堂上挂起“张仲景坐堂行医”的帘子,案毕即为百姓看病。久而久之,“坐堂问医”推延流行。
斋:多见于书房与涉及经营文房四宝的店名。据记载,清朝雄霸温州的三大药店,就属乾宁斋、同仁堂、叶三宝。乾宁斋的药材道地,为医药同行所称道。而药店称斋,为温州一奇,也堪称一绝。除温州外,药店称“斋”绝无仅有。
号:普遍称呼,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类。“某某药号”这几个字常刻在印章上,长长的一条,旧称长戳。朱砂印(用于钱庄支票或驴皮胶上),也与长戳用相同的字样。药商基本上都设在石库门内,常在门台一侧书写“本号采购川广道地药材”或“本号仅此一家并无分设”。在信件来往时,称对方为“宝号”“贵号”,自称“敝号”“本号”或“小号”。
行:在温州最早称“行”的,传说是东门、西廓的“山货行”(主要是代购代销,其间亦经营药材,大多属地产)。有人认为“行”比“号”更有气派。较大的温州药商,店老板思想开明一点,同上海药材行、参行有业务往来的,为了接轨,同时也抬高自己,于是自称为“某某参行”“某某参药行”。如“元昌”“葆大”两家,以经营参和药酒为主,都在玻璃门上写着“参行”以示专卖。
栈:旧时,只有在发运药材时,打好包后在竹篓上写上“某某药栈付”,或上海来货时,可见到“某某药栈收”字样。在人们心中,药栈”具备规模较大、药材道地、用大秤进货等特点。“药栈”二字,当年能上“大雅之堂”的,也只有两家,即宁商叶三宝药栈和宁商叶同仁药栈。(宫温虹 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379 宣传人民健康生活和健康产业的权威媒体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