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孩子一遇到困难,要么垂头丧气,要么急得大喊大叫,甚至想都不想直接向父母求助。不少父母沉不住气,就帮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斯坦福大学德维克教授认为,这些孩子形成了一种固定性的思维模式,即认为大脑是不可改变的,生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做一件事情就是来证明自己聪明不聪明的。他们最喜欢做的是自己擅长的事情,遇到困难就退缩,因为他们觉得如果努力去做了,最后还是没成功,会显得自己很笨。
针对固定性的思维模式,德维克教授提出了成长性思维的概念,即认为大脑具有可塑性,学习的过程是训练大脑的过程,难题是让大脑变得更聪明的机会。所以,拥有成长性思维的人会拥抱学习和成长,理解努力对于智力成长的作用,面对挫折时也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德维克教授做过一个研究,他将美国高中的一群差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是接受关于大脑运作知识的教育,比如如何能提高记忆力等。实验组除了接受此类教育外,同时接受了关于成长性思维模式的在线课程培训。
3个月后,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对照组明显高出了许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学生在学校更待得住,更少逃课,更少参与校园暴力,并且能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 由此不难看出成长性思维对于提升抗挫能力的作用。事实上,成长性思维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当把一个难题解决了或是最终完成了自己原来没有做过或做不到的事情时,我们的大脑也被重新塑造了。 那么,如何培养成长性思维呢?
首先,父母要具有成长性思维,相信大脑的可塑性,并形象化地给孩子讲授大脑运作的知识。从脑科学的角度让孩子认识到,当他们遇到难题时,努力可以让大脑中的神经细胞之间建立起新的连接。有的孩子经过培训后,形象地描述道:“当我看到一道不会做的难题时,我就告诉自己,我的大脑要开始启动了!做题的时候,大脑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细胞就开始建立起连接了。做完之后,新的连接建立起来了,我就会做得越来越好,下次遇到这样的题就不怕了。”
其次,要让孩子重新认识困难、能力、放弃和错误。孩子遇到困难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太难了,我不可能完成”。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只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一切皆有可能。当孩子退缩时,通常会说:“我做不来”或“做不好”。这时,父母要强调:“现在不会做、做不好没关系,慢慢往这个方向努力,你会越来越擅长的。”当孩子想放弃的时候,借口通常是:“能力达不到,只能放弃了。”这时,父母要告诉孩子:“你用这种方法解决不了问题,我们要不要换个方法?换个方法可能就成功了。” 最后,也是很核心的问题,很多孩子退缩是因为担心自己做错。做错之后,很多孩子会很沮丧,觉得“我怎么这么笨”“我怎么表现不好”。这时你就要注意了,这类孩子往往是带着一种固定性思维的,担心老师或父母觉得自己是个笨孩子,担心他们会因此不喜欢自己。这涉及如何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对待错误的态度。
对此,我们要特别强调一点:错误不是困难,而是礼物。我们可以通过错误吸取教训,通过错误找到正确的方法,没有好坏之分,也不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品质。如此,孩子才能够放宽心,正确看待错误,也更愿意迎难而上。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379 宣传人民健康生活和健康产业的权威媒体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