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黄帝内经〉科学文化诠释》一书,是全国知名中医理论专家邢玉瑞教授研究《黄帝内经》又一力作。他借用现代诠释学、发生学等方法,提出了“读经五法”,即“原文讲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讲、讲对了还是错了、为什么说对了还是错了、所讲内容在现代还有什么价值”。
笔者有幸在该书出版后第一时间阅读,被书中对经文义理的深邃诠释所感染,不由自主地迸发出内心深处的几点感慨。
感慨之一,该书“读什么、为什么、如何读”的振聋发聩之问。作者在编者“前言”中的读经五法之问,非泛泛读经、泛泛治经者所能企及。作者高屋建瓴地提出:“学习《黄帝内经》,是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启迪中医临床智慧、掌握中医思维方法、推动中医学术发展、提升中医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当代医学模式的转换。”在当前,业内将读经典作为培养高级中医药临床人才路径的情形下,他深沉而又严肃地向诵经的人们提出了“读什么、为什么、如何读”之问,于此,在其著作中为读者做了很深刻的研经示范。他在解读162篇经文时,先以“导读”的格式破题,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讲述篇名内涵以及篇内所言事体的梗概,精妙绝伦的语言修辞,导引读者不得不继续深入全文于无形之中,如《灵枢·上膈》之“导读”即是典型的案例。
感慨之二,该书有关经文的“知识链接”,是其研经的显著特色和知识核心,既是书的灵魂,也是对研经时“读什么、为什么、如何读”之问的最明确的示范性回答,彰显了作者精湛的学术能力和雄浑的知识储备。如在诠释《素问·上古天真论》的“知识链接”中,分别对“天真”“术数”“补肾治疗生长发育障碍”“肾者主水之渊源”“养生境界”等11个与该篇原文相关的重要知识点予以深入剖析,从而拓展了知识视野。
感慨之三,该书有其不同凡响的经文解读特征。
其一,经文校注疏通。作者具有雄厚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以绝对的业务主力身份,自始至终地参与了《内经辞典》编著,其后又主编出版了《中医经典辞典》,此次对162篇经文给予一以贯之、慎重、准确、言简意赅的校勘注释,为其展开经文的“释义”和“知识链接”做足了铺垫。
其二,经文层级解读。作者深谙并能娴熟地应用此法对经文予以释义,如对《灵枢·海论》的解读,紧扣“人体四海的名称、部位、腧穴”和“四海的病症与治则”两个层次,分别对“水谷之海”“血海”“气海”“髓海”的概念内涵、部位、相应的腧穴,以及四海常见病症及其治疗原则等内容,分层逐级予以释义,条分缕析,逻辑清楚,使经义内涵昭然呈现。
其三,经文集成整合解读。作者将散见于其他篇论之同一主题的原文予以集成,在认真分析其内涵要旨后予以整合,使经文的学术观点得以完整表达。如对《素问·六节藏象论》之“自然界与人体之气化”“藏象概念”“五脏系统的建构”“人迎、寸口比较脉法”等内容的解读,就充分体现此特征。
其四,经文图示解读。此法可将复杂、抽象、单靠文字难以表述明了的经文,用示意图的方式,使其简洁明白、义理豁达,并且记忆深刻。如在《灵枢·海论》的解读中,作者以“浑天说宇宙结构模拟图”示教,指出古代浑天说,是古人产生人类生存陆地的四周都是海洋,由此形成自然界有东、南、西、北四海概念发生的文化源头。如此以图示义,清晰明白地讲述了这一观念发生的文化背景,也形象地表达了“浑天说”的具体内容。
其五,经文表格式解读。将相关原文用表格方式予以有序化处理,可以充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篇幅,使繁冗的经文条分缕析,一目了然。如《素问·遗篇·刺法论》对“六气升之不前的发病及刺法”相关经文释义,依据经文所涵纳的“纪年干支、升之不前六气、阻抑之气、病位所在、针刺经穴”等内容,以纪年的岁支为纲,通过列表,对六十年可能发生的六气“升之不前”等内容,给予纲领性的展示,内容明了,逻辑清晰。
其六,经文纵横联系解读。包括横向联系该篇上下文,或全书相关篇论的方法,以及纵向联系历代医家不同见解、发挥和拓展两方面。如对《素问·阳明脉解》篇心与阳明胃病症关系的阐述,归纳《黄帝内经》论述,探索理论发生之源,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指出中医对心与阳明胃病症关系的认识,一方面来源于阳明-南方-离卦-心-脉之关联的模式推演,另一方面是基于临床经验的检验与筛选。现代有关肠与脑、心血管系统关系的研究,不仅为其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也为中医药通过调理胃肠功能治疗精神、神经以及心血管系统等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其七,经文结合实践解读。《黄帝内经》作为一部医学著作,其理论源自实践,服务于临床,故作者在书中不厌其烦地结合临床实践对经文进行解读释义。如在《素问·六节藏象论》之“藏象理论的临床指导价值”的“知识链接”,《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之“五脏疝”原文等,尽可能地应用临床实例予以阐释和言说,使深奥枯涩的经文,可以立即引起临床中医人的阅读兴趣,显现其理论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其八,经文溯本求源解读。对《黄帝内经》溯本求源地予以释义,以阐释相关经文及其主要的学术观点发生的文化背景及渊源,才能了解其“所以然”。作者在释义和“知识连接”部分,不仅仅从四书五经中予以溯源,还从古代相关天文历法知识中予以求索。如《素问·六节藏象论》“论天文历法知识”的释义中,对“六六之节”“日月行度”“阴阳合历与置闰”“圭表测影定时令”等内容,就引用了十二月太阳历法、十月太阳历法、太阴历法、阴阳合历等四种历法知识,阐释相关经文内容,畅明文义发生来源。
在诸多中医药学著述之中,研读《黄帝内经》是最困难、最辛苦、最不容易落“好”的差事,真可以用“出力不讨好”予以评价。但是国内就有像邢教授这样愿意终生为此无私奉献的一些学者,为中医药学事业兴旺、发达而努力付出。这既是我在初读《〈黄帝内经〉科学文化诠释》的些许感触,也是我的心路历程。
本文作者:张登本 陕西中医药大学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379 宣传人民健康生活和健康产业的权威媒体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