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提升免疫力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方一法就可以解决的,要采取因人、因地、因时的辨证策略。
新冠肺炎的来袭,再一次让人们关注如何维护好自身免疫力、提高防病抗病能力的问题。医学上所说的免疫力,是指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外源性异物、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能力。对于普通人而言,免疫力低下一般都只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时期内发生。如劳累、睡眠少、嗜烟酗酒、久坐少动、情绪低落、焦虑、紧张、饮水少、饮食不规律、维生素缺乏等。一个人如果经常罹患感冒,且有倦乏、消化功能紊乱、唇周疱疹(俗称“上火”、嘴角起泡)等情况,就说明免疫力出现了“滑坡”,必须引起高度警觉和重视。中医增强免疫力低下的总体思路是“三通”:即通过补益气血、养正固表来增大抗病能力;通过解毒祛浊、开窍畅中来协调免疫效果;通过益肾养阴、潜镇安神来避免过度亢奋所造成的自身损伤。
中医疗法益处多
中医认为,提升免疫力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方一法就可以解决的,要采取因人、因地、因时的辨证策略。治则治法有很多种,每一种治法都有各自的适应症,针对的都是不同的体质状态,很多时候需要采用多种治则、治法和方式来施行。在此,贾主任详细地介绍了如下十余种中医疗法。
补气法:中气不足、气虚虚弱者,表现为气短声低、眩晕乏力、面黄少华、唇淡或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时有便溏,舌嫩苔厚,脉虚等。常用的方剂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生脉口服液、升陷汤;可使用的中草药有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大枣、刺五加、沙棘等。
补血法:营血亏虚者,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白唇淡、爪甲枯瘪、大便干燥,舌质淡红、苔滑少津、脉细涩或数等。常用的方剂有四物汤、归脾丸、十全大补丸。可使用的中药有当归、熟地、阿胶、龙眼肉等。
固表法:针对肌表疏松、卫外不固者,表现为易患感冒、体弱怕风、自汗盗汗、面色?白、心悸短气,舌淡、脉虚细弱等。常用的方剂有玉屏风散、芪风固表颗粒、举元煎等。可使用的中草药有黄芪、白术、刺五加等。
健脾法:脾胃虚弱、运化无权者,表现为虚乏倦怠、头身困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胸腹痞胀、便秘或溏薄、夜寐多梦,舌淡、苔腻、脉虚弱等。常用的方剂有保元汤、健脾丸、人参养荣丸、黄芪建中汤。可使用的中草药有党参、茯苓、白术、甘草、芡实、山药、陈皮、山楂等。
醒脾法:针对脾运失权、精微失布者,常见人群有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表现为头晕健忘、昏沉倦懒、消化不良、时有粘汗、食后困睡、体力耐力下降、舌淡胖、齿痕重、苔腻、脉虚或濡或滑等。常用的方剂有实脾散、香砂枳术丸、资生丸、四磨汤口服液。可使用的中草药有石菖蒲、佛手、苏合香、香附、厚朴、藿香、陈皮、砂仁、枳壳、冰片等。
除湿法:针对湿盛浸淫、阻碍气机者。表现为头重身痛、关节酸楚、面浮肢肿、脘腹痞闷、时时泛恶、舌苔白腻、脉紧或缓等。常用的方剂有参苏饮、葱豉汤、九味羌活汤。可使用的中草药有羌活、独活、杜仲、牛膝、威灵仙、木瓜、桑寄生、草果、薏苡仁、荠菜等。
降浊法:针对浊毒内蕴、阻塞孔窍者,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为多见。表现为头昏倦懒、虚乏汗出、午后周身不适、身热不扬、时有咽肿目赤、食后困睡、便粘尿浊、体力耐力下降,舌紫或暗、苔厚腻、脉滑。常用的方剂有甘露消毒丹、半夏泻心汤、连朴饮。可使用的中草药有石菖蒲、威灵仙、厚朴、槟榔、木香、菊花、佩兰等。
活血法:针对瘀血内停、脉络不畅者。表现为头昏耳聋、身痛且有定处、急躁善怒、入暮潮热、夜寐多梦、面青唇紫、时有干呕,舌质暗红、有瘀点或者瘀斑、脉涩或弦紧等。常用的方剂有通窍活血汤、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可使用的中草药有当归、丹参、赤芍、川芎、地龙、三七、玫瑰花等。
益肺法:针对肺气不足、久咳不愈者。表现为感冒咳喘等病久不愈或反复发作、虚乏易感、胸闷短气、动则喘甚、喘促自汗,脉虚数等。常用的方剂有补肺汤、补中益气丸、九仙散。可使用的中草药有黄芪、防风、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379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