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于东京开封府。北宋时期,先后有9位皇帝登基主政,其中有多位皇帝喜好中医、重视中医,并且身体力行地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宋太宗赵光义在中医领域的涉入之多、作为之大,有目共睹,青史留名。
史载,宋太宗曾自述“朕昔日潜邸,求集名方,异术玄针,皆得其要。兼收得妙方千余首,无非亲验,并有准绳。贵在救民,去除疾苦……”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登基,下诏在京师置香药交易院,以此推动中外名贵药材的交流互通,催生了一些以“香药”为主的中成药应用。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诏翰林医官院各具家传经验方以献”,并将自己收藏的千余首良方交付太医局。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冬十月,宋太宗诏令“校历代医书”。同年十二月,宋太宗发布《访求医书诏》。广求医书,并规定了征集办法、奖励标准等,效果甚显。“自是诱致来者,所获颇众”,为后来的官修医书汇集了大量极具价值的一手资料。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冬十月,宋太宗下诏编修《神医普救方》。雍熙四年(987年)书成,宋太宗亲自作序。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令名医王怀隐、陈昭遇等编修医药方书。淳化三年(992年)二月书成,宋太宗亲阅方书、御制序,并赐书名《太平圣惠方》。宋太宗不惜重金“令雕刻印板,遍施华夏”,诏令各州设医学博士掌管。《太平圣惠方》是一部大型的理法方药体系完整、颇具临床实用价值的方书著作,对后世及其国外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淳化三年(992年)五月,宋太宗诏“太医署良医视京城病者,赐钱五十万具药,中黄门一人按视之。”至道二年(996年),礼部侍郎兼起居监察贾黄中患中风眩卒,宋太宗深为痛惜,切责诸医,下诏“大搜京城医工,凡通《神农本草》《黄帝难经》《素问》及善针灸、药饵者,校其能否,以翰林医学及医官袛候”。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下诏创办御药院。
宋太宗如此重视医学,一是他具有较高的医学情怀和医学素养。二是他用“仁政”思想来认识疾病、防病治病,将医学视为“常以百姓为心”“广兹仁义”“跻于寿域”。三是他认为医人同治国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宋代,我国的医学非常发达,政府设置专门的药政管理机构,创办官办药店,名医辈出,大量编印医籍,医学教育比较完备,中医分科愈加精细,使得百姓的健康状况有了相应的改善与保障,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身居开封的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有诊所、药铺、行医卖药之情景,北宋开封籍文学家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有清晨时分街市上买卖“药茶”的描述,实为当时医学繁盛之缩影。(李金钢 西安工业大学)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379 宣传人民健康生活和健康产业的权威媒体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