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老窖酒的酿造技艺,发源于古江阳,是在秦汉以来的川南酒业发展这一特定历史时空氛围下,逐渐孕育,兴于唐宋,并在元、明、清三代得以创制、雏型、定型及成熟的。两千年来,世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举世无双的酒文化。
据泸州出土文物考察,泸州酒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这可从泸州出土的汉代陶角酒杯、汉代饮酒陶佣以及汉代画像石棺上的巫术祈祷图上得到证明。
宋代,泸州以盛产糯米、高粱著称于世,酿酒原料十分丰富,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宋代也出现了“大酒”、“小酒”之分。这种酒,当年酿制,无需(也不便)贮存。所谓“大酒”,就是一种蒸馏酒,从《酒史》的记载可以知道,大酒是经过腊月下料,采取蒸馏工艺,从糊化后的高粱酒糟中烤制出来的酒。而且,经过“酿”、“蒸”出来的白酒,还要储存半年,待其自然醇化老熟,方可出售,即史称“侯夏而出”,这种施曲蒸酿、储存醇化的“大酒”在原料的选用、工艺的操作、发酵方式以及酒的品质方面都已经与泸州浓香型曲酒非常接近,可以说是今日泸州老窖大曲酒的前身。
宋代的泸州设了六个收税的“商务”机关,其中一个即是征收酒税的“酒务”。
元、明时期泸州大曲酒已正式成型,据清《阅微堂杂记》记载,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泸州也酿制出了第一代泸州老窖大曲酒。明代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的施进章研究了窖藏酿酒。现在唯有可考究的为明代万历年间的舒聚源作坊窖池,距今也有400多年的历史,它就是利用前期以酒培植窖泥,后期以窖泥养酒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微生物通过酒糟层层窜入酒体中而酿造出净爽、甘甜、醇厚、丰满的泸州老窖酒。该糟房留传下来的窖池即是现在尚在使用的泸州老窖明代老窖池。
产地环境
气候
泸州气候温和,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1.1℃,年最大降水量1614.9mm,年最小降水量77.8mm,年平均风速2.5m/s,最大风速10m/s,主导风向西南风,频率5W/20, 这种气候必然孕育出泸州地域性独特的农作物品质及微生物类群,对于主要以泸州本地软质小麦作原料的曲药和以泸州本地糯红高粱为原料的泸州老窖酒的生产有着显著的影响。
水源
泸州老窖酿造用水,历史上取用龙泉井水,经专家化验分析,此水无臭、微甜、呈弱酸性、度适宜,能促进酵母的繁殖,有利糖化和发酵。大生产酿酒采用长江水,且经自来水厂处理后水质更加优异,其水中富含钙、镁等微量元素。水质呈弱酸性,硬度适宜,对霉菌、酵母菌生长繁殖和酶代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能促进酶解反应,是大曲酒酿造的优质水源。
泸州老窖开放式操作的工艺特点铸就了其制曲和酿酒微生物的纷繁复杂以及发酵的多途径香味物质代谢,孕育了泸州老窖酒特有的丰富呈香呈味物质,虽其总量仅占酒体总量的2%左右,但其组分中能够定量或定性的香味成分就已达360余种之多,还有许许多多微量或痕量的呈香呈味物质还没有被揭示和认识,就是这些品类繁多的呈香呈味物质,共同营造出“国窖·1573”“无色透明、窖香幽雅、绵甜爽净、柔和协调、尾净香长、格典型”之风格特点和泸州老窖特曲(原泸州大曲酒)“窖香浓郁、饮后尤香、清洌甘爽、回味悠长”之浓香正宗。
泸州老窖作为大曲酒的发源地、中国最古老的四大名白酒、浓香型大曲酒的典型代表,尊为“酒中泰斗、浓香正宗”,浓香型大曲酒亦称泸型酒,其1573国宝窖池作为行业唯一的“活文物”,于1996年被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窖1573”酒因此成为中国白酒鉴赏标准级酒品。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379 宣传人民健康生活和健康产业的权威媒体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