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山市南海区第二批40家隐形冠军企业获授牌,至此,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企业达109家。
作为两年前第一批荣获该称号的企业之一,笔者所在的佛山市迪奥比家具有限公司(下称“迪奥比”)从最初的贴牌生产打开国际市场,到深耕自己的品牌、与国外企业合作,实现了向更高附加值领域的制造业进阶。笔者认为,培育本土企业自主品牌力、引导企业切入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扶持隐形冠军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以迪奥比的发展为例,上世纪90年代,公司以代工为主做办公家具,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国家。由于加工环节技术含量低,公司身陷价格战,利润不断被压缩。相比之下,国外品牌企业已经在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渠道销售等环节建立完整体系,凭借精细化生产获取更高利润。
这让我们意识到,只有不可替代性的产品才有核心竞争力。为此,2004年,在大部分家具企业还停留在贴牌生产时,迪奥比开始转型升级,开发面向小众高端细分市场的产品,公司内部提出了“让制造变为创造”的发展理念,注重打造自主品牌。如今,迪奥比已建立了一支由上百名专业设计师组成的核心团队,每年推出三百多款新产品,拥有“迪奥比(DOB)”和“至尚(ARTSOME)”两个家具品牌。
在笔者看来,隐形冠军企业群体是南海制造业的根基,也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但目前,仍有一些企业停留在加工环节,游离在核心技术边缘,缺乏自己的渠道和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挤破头”。
未来的5至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南海的隐形冠军面临一个重要课题,即如何深挖核心技术,掌握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的核心竞争力,打造自有品牌。在政策层面,笔者也期待更多实质性扶持举措出台落地,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更多动能。
我们看到,延续两批隐形冠军的寻访,让南海企业底气更足了,但只有一个“光环”还不够,企业由中低端生产迈向高质量发展,是“全链条”的提升。
例如,原材料供应是产品质量的基础,企业对上游供应商的品质把关基于标准,政策层面可以更多支持企业标准的建立,帮助企业实现优中选优,为产品价值把好第一道关。再如,生产环节的品质提升需要“软硬兼施”,企业既有硬件升级的需求,又有软件更新、人才引进的需求,以品质树品牌,以品牌拓渠道。可以说,企业有了自主品牌,才能创造附加值。
以隐形冠军企业为样本,笔者期待政策加强精准扶持。目前,南海已有不少帮扶企业技改、打造品牌的政策,但较为宽泛,“施肥”未必养了好苗子,反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对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的扶持要更聚焦,如专门针对泛家居行业出台政策。以点带面式发展,带动做强一批隐形冠军企业,再通过这些企业来带领其他企业成长。
当然,扶持企业还离不开协会的助力。在笔者看来,佛山拥有众多细分行业平台,众人拾柴火焰高,政府部门可以赋予平台、协会更多主观能动性,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服务隐形冠军企业发展。(廖顺南 作者系佛山市南海家具行业协会会长、佛山市迪奥比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379 宣传人民健康生活和健康产业的权威媒体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