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医认为,黑木耳作为食品,味甘淡,可随个人的喜爱任意添料调味,制成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而作为药物,则是难得的补品,虽性平力缓,但却不腻不躁,可常服久用。据《中华本草》记载:东北特产黑木耳味甘性平,归脾、肺、肝、大肠经。主治气虚血亏,肺虚久咳,咯血,痔疮出血,妇女崩漏,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
现代研究
当代医药科学工作者又从药物化学、药理学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黑木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现代实验研究证明,寄生于不同朽木或基质上的黑木耳,所含成分与药理作用相异。一般说,黑木耳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卵磷脂、鞘磷脂、多种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无机成分,具有抗血凝,抗血栓形成,促进免疫功能,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糖,延缓衰老,抗溃疡,抗真菌等广泛的药理作用。这些研究,既为其传统性效提供了有力的药化与药理学基础,又为进一步合理应用与开发研究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常用单验方
民间用东北特产黑木耳防治疾病的单验方非常多,略举几则供大家选择。若自己拿不准能否服用下列单验方,可请当地中医或营养师指导;若因服下列某单验方出现不适,应立即停用,并到当地医院就诊;有的方中使用了红糖、白糖、冰糖,糖尿病患者在服用时应减去或减量,以免加重原有的糖尿病。
东北特产黑木耳,是木耳的一种。因其生长在朽木上,形似人的耳朵,色黑或褐黑,故名黑木耳,又名木菌、树鸡。本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是药食兼用之品。黑木耳源于木耳科真菌木耳、毛木耳或皱木耳的子实体,多寄生在桑、栎、榆、杨、槐树等枯朽的枝干上,原为野生,现多为人工培植。
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在寻觅食物充饥果腹的过程中,似乎就认识到黑木耳可以食用。对其药用价值的认识最晚也在汉代之前,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就已经记载了它的药用价值。该书在桑根白皮条下云:五木耳能“益气不饥,轻身强志”;又云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瘕:中医指肚子里结块的病。编者注)”以上所说的五木耳包括今之黑木耳,而桑耳黑者即为今之黑木耳之一种。
历代本草如南北朝梁代的《名医别录》、唐代的《食疗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当代的《中华本草》等,对其均有论述。
黑木耳为补品,药力平缓,故只宜用于轻症缓症或亚健康者的日常保健,若遇重症急症当需配伍他药或作为治疗辅助品。此外,黑木耳较难消化,并有一定的滑肠作用,故脾虚消化不良或大便稀烂者忌用;对本品及与其相类似真菌过敏者均忌服。
●血管硬化、冠心病:黑木耳5克,清水浸泡一夜,蒸1小时,加适量冰糖(也可不加),睡前服,连续食用;或加入菜肴、饺子或包子馅中,长期食用。
●贫血:黑木耳30克,红枣30个,煮熟服食,也可加红糖调味。
●痔疮出血、便秘:黑木耳6克,柿饼30克,同煮烂,随意吃。
●月经过多、淋漓不止、赤白带下:黑木耳焙燥,研细,每次3~6克,每日2次,红糖水送服。
●崩漏(相当于功能性子宫出血):黑木耳60克,加水煮烂,再加红糖60克,每日服2次。
●产后虚弱、抽筋麻木:黑木耳30克,陈醋浸泡,分5~6次食用,每日服3次。胃酸过多烧心者不宜服。
●眼底出血:木耳3~6克,冰糖5克,加清水适量,慢火炖汤,于睡前1次顿服。每天1次,10日为1疗程。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379 宣传人民健康生活和健康产业的权威媒体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