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游的品牌环节,下游的运营环节上,也是一头乱麻。
白酒(盒装)生意,跟其他快消生意不同。食品饮料、休闲食品,相对是标准化的生意,做好渠道分销,店内完美执行就可以了。但白酒不同,除了上述的动作,还依赖一个重要因素:
人情关系。
这种人情关系的因素尤其是体现在团购生意上。“一个在我的公司也许能做3000万的销售额,盈利300万,而我给他开100万年薪。这已经不算低了。但他自己干也许只有2000万的销售额,自己却能拿200万。”
当这些公司里面的业务经理掌握了一定的客户资源,且有一定的资金积累后,很容易自立门户,创业做一名团购商。
所谓“宁为鸡头,不做凤尾”,这些销售能力不错的经理们,干了一段时间,往往就会出逃。随之,相关联的客户资源,也被一并带走。
这就是白酒经销商当做到一定规模和体量时面临的通病,也是做不大的核心。简而言之,以人为关键纽带的关系生意,往往很难实现标准化、规模化。
-04-
白酒经销生意的破局之法
刚刚说了那么多的困境、痛点,面对如此生意,经销商是否有破局之法呢?
显然,持续“做大做强”的破局之法是没有的,一门做大做强的生意,从来没有标准统一的答案。成功的路上各有各的不同。
我们能提供的思路也只能是基于未来,基于核心能力的判断。因此,结合陈华先生的阐述,「新经销」给出了四个意见和路径,供各位参考。
1. 跨越周期,以退为进
陈华谈到,“很多经销商做到今天不错的规模,很多时候是跟着品牌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自身能力有多少,其实很多人心里有数,靠的都是多年积累的经验。如果一下子去变革,为迎接新事物,可能很多经销商都不能适应”。
因此,在这个激进的时代下,守住自己的生意,以退为进,熬到下一个自己能力圈范围的红利期机遇的到来,也不见得是坏事。
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能做什么,缺乏什么,心里有底。不激进,甚至适当收缩生意规模,将一个生意收缩至能掌控规模,服务自己可以渗透的区域,做小而美的生意。
不大不小,厂家搭配的产品也能消化,反而会利润最大化。
2. 布局门店,以战养战
当然,以退为进,不是目的。目的是将难以规模化的生意,稳定在可控范围内。同时,将思考的时间延伸到其他领域。
陈华今年也开始尝试养了两家实体门店,虽然目前来看是亏损,但触达C端消费者,直连和运营消费者,这个方向一定是对的。
从整体快消经销商领域来看,有一部分将生意延伸到下游零售终端,开连锁便利店,开生鲜超市,开名烟名酒店,是当前的三个主流。
陈华先生谈到的是“养店”,是基于白酒社交生意的逻辑,养店的背后其实是养圈子,养人脉,以投资为项目。但要是开便利店,或者生鲜超市,建议还是以盈利为核心。
之前见到一位经销商将生意延伸到超市,设定了一个核心准则,6个月为一个周期,6个月不盈利,关店,及时止损。
3. 品牌运营,赋能伙伴
品牌运营,赋能伙伴,这是另外一条生意路径。如果经销商对品牌的分销推广,有一套自己完整的方法论。追随品牌的同时,扩大自身的生意区域,将方法论赋能为到其他区域的经销商伙伴。
比如江小白的平台运营商。有整体品牌操盘的能力,与品牌深度绑定。结合本地的消费特性,和上游的品牌定位,扎根本地,提炼方法论,赋能周边的经销商伙伴。
4. 跨界快消,标准生意
通过白酒经销生意,不少经销商积累了资金和网点。如果经销商的能力在于,一线的基础执行,比如店内执行、门店拜访,以及人员的绩效考核。
总得来说,如果经销商认为自己的能力在于一线的业务管理,建议可以考虑将饮料、啤酒,休闲食品等品类,叠加到自身的生意中,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
低温短保的鲜奶、啤酒、面包,这三个品类是不错的方向,也是未来确定性的趋势。但核心考验的是经销商的综合业务管理能力。高周转,高覆盖,多人员,如何统筹规划,考验的是对细节的把控。
结语:
如果你去问经销商,今年或去年的生意怎么样,我估计得到的答案是一样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一个成熟的行业,要想获得利润,持续做强,要么抓到新的机遇,跨越周期;要么抠好细节,精细化地运营。
一个是机会主义,一个是能力主义。过去是因为抓到了人口的机会,品牌的机会,顺势做大,如今当人口的机会,品牌的机会没有了,再等待下一轮机会的同时,建议经销商们提升能力。
品牌运营的能力,业务管理的能力,两者可以选其一。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379 宣传人民健康生活和健康产业的权威媒体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