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陶谷作为名声不太好的文人,由他让人给自己求官可以看出来。
宋太祖笑着对帮他求官的人说:“我听说翰林学士起草诏书,都是参照前人旧本,再换几个字句,不过是依样画葫芦而已,算不上什么贡献。”
陶谷听后,题诗自嘲:
官职须由生处有,文章不管用时无。
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太祖得知,讨厌陶谷。
但是,陶谷虽然是一个伪君子,但却是一个真文人,其清雅之风令人绝倒。
一日,东京城大雪,陶谷在园子里面的树枝上取干净的雪,放在炉子里烹茶。
有香茶,怎能无美女相伴呢。
屋子里茶香四溢之际,他心满意足地喊来自己家里最漂亮的小妾,两个人吟诗作赋之时,他得意洋洋地对那个妾说,党进家是不是也有我这般风雅呢?
原来,这个最漂亮的小妾曾经是党进家的歌姬。
党进是北宋时期名将,因为屡立战功,致家资巨富,官至太尉。
那小妾倒也实在,说道,党太尉哪有你这般风雅气度,在这大雪天,他只会躺在销金帐中,和朋友们唱着流行歌曲,喝着喝羊羔酒。
陶谷默然,自己风雅倒是风雅了,却未免有一些寒酸。
02
从陶谷的故事看来,宋朝人对喝茶是非常有讲究的,陶谷曾专门记载宋人喝茶的格调和雅致,结集叫做《荈茗录》。
在《荈茗录》里面,他记载了很多宋人喝茶的趣事,比如:
有一个吴地的僧人名叫梵川,去四川的蒙顶结庵种茶。
用了三年功夫,味方全美。
最上品的取名为圣阳花、吉祥蕊,共不逾五斤。
还有一次窦燕山的儿子窦仪给了陶谷一盒茶,他喝了以后,味道非常好,赞不绝口,特意看了看包装盒,那上面写着:“龙坡山子茶”。
他尤其喜欢当时一个叫胡峤的人写的《饮茶诗》,其中两句为:
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他反复咏叹,后来干脆把茶称为不夜侯。
他又喊来干儿子陶彝之,让他也模仿胡峤《饮茶诗》,陶彝之当时12岁,写道:
生凉好唤鸡苏佛,回味宜称橄榄仙。
让他洋洋自得一番。
03
从他以后,有宋一代,真正以茶入诗词写的漂亮的,首推黄庭坚。
先拿出我最喜欢的,也是压场子的:
《满庭芳·北苑龙团》——黄庭坚北苑龙团,江南鹰爪,万里名动京关。碾深罗细,琼蕊暖生烟。一种风流气味,如甘露、不染尘凡。纤纤捧,冰瓷莹玉,金缕鹧鸪斑。相如,方病酒,银瓶蟹眼,波怒涛翻。为扶起,樽前醉玉颓山。饮罢风生两腋,醒魂到、明月轮边。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
当时的福建建安北苑的龙团、庐山的鹰爪都是一时的名茶。
04
另一位诗人张孝祥也喜欢喝北苑龙团:
《浣溪沙·以贡茶、沈水为扬齐伯寿》——张孝祥北苑春风小凤团。炎州沈水胜龙涎。殷勤送与绣衣仙。玉食乡来思苦口,芳名久合上凌烟。天教富贵出长年。
美吧,令人反复吟诵,意境优美,回味无穷。
05
黄庭坚不仅喝茶的时候写诗,他还亲自去茶山采茶,制茶,然后,统统写成诗词,都是饮茶文化之名篇。
《踏莎行·画鼓催春》——黄庭坚画鼓催春,蛮歌走饷。雨前一焙谁争长。低株摘尽到高株,株株别是闽溪样。碾破春风,香凝午帐。银瓶雪滚翻成浪。今宵无睡酒醒时,摩围影在秋江上。
这是1092年的时候,黄山谷被贬黔州时,在茶乡跟着采茶人上山时所写的。
那山,名叫摩围山。
那一年,他被章惇、蔡卞等人,以《实录》多不真实的罪名贬官,经历了长江三峡的险绝峡谷,孤身来到彭水。
春天里,茶山上,采茶人唱着山歌,他望着远处的乌江江水,思绪万千。
虽然一千年过去了,我循着诗词的意境,和黄庭坚一样陶醉在茶乡里。
06
再往前40年,1058年。
欧阳修因为喜欢喝龙团茶,他去了前文所说的福建建安的北苑,也上了茶山。
欧阳修也写了一首诗:
《尝新茶呈圣俞 》——欧阳修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人情好先务取胜,百物贵早相矜夸。年穷腊尽春欲动,蛰雷未起驱龙蛇。夜闻击鼓满山谷,千人助叫声喊呀。万木寒痴睡不醒,惟有此树先萌芽。
大意是:拿到新茶舍不得喝,先送给梅尧臣一盒。
顺便告诉他,这茶采摘的不容易啊。
半夜里大家喊着上山,这叫喊山。
当时有个叫赵汝砺的人,写了本《北苑别录》,专门记载采茶喊山:
采茶之法,须是侵晨,不可见日。侵晨则露未晞,茶芽肥润。见日则为阳气所薄,使芽之膏腴内耗,至受水而不鲜明。故每日常以五更挝鼓,集群夫于凤凰山。监采官人给一牌,入山,至辰刻复鸣锣以聚之,恐其逾时贪多务得也。
采茶人真是不容易啊。
和黄庭坚不同的是,欧阳修甚至在金銮殿上得到皇帝御赐的贡品龙团茶,后来更是当上了扬州知府,奉皇命督造贡茶。
07
往后两年,1100年,海南岛上,另一个大诗人。
在深夜的江边,对着明月喝茶,这个人喝茶十分的讲究,煎茶不仅仅用活水,火也得是活的。
泡好了茶,茶面上得有白色的沫沫,这叫茶乳。
一边喝茶,还一边写诗:
《汲江煎茶》——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苏东坡喝茶的家伙什也齐全,有大瓢,还有小勺。
以至于后来南宋的胡仔专门在《苕溪渔隐丛话》里面称赞苏东坡的《汲江煎茶》;“此诗奇甚,道尽烹茶之要。”
在这里,我们感受不到苏东坡的凄苦,虽然这其实已经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了。
苏东坡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一生不曾被命运击败过。
章惇最开始是将他贬到广东惠州,在宋代,这里是瘴疠之地,噩梦一般的地带。
不料到了这里,苏轼轻松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379 宣传人民健康生活和健康产业的权威媒体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