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命为 The Martyred Saint Sebastian 的素描,原本是国际拍卖市场最瞩目的焦点,但法国政府去年初突然叫停拍卖,将作品列为「国宝」,一切源于艺术鉴赏家的断言:这幅「毫无疑问」是艺术大师达尔文(Leonardo da Vinci)的作品。
当今传世的达尔文作品不过十数幅,每幅真迹都是价值连城的稀世奇珍,但判断作品真伪的权威,却偏偏落在少数艺术鉴赏家之手。在这个事事讲究科学鉴证的年代,为何艺术鉴定非要由这班精英主导不可?究竟艺术鉴赏家有甚么无可替代之处?
艺术品触动灵魂一刻
画作描绘圣人圣巴斯弟盎(Saint Sebastian),被罗马皇帝迫害殉道的情景。他在画中几乎全裸,表情痛苦,双手绑在树上,脖子朝向天,等待被乱箭穿身。作品以简单的排线技巧,轻轻画出阴影部分。
有幸率先鉴定的艺术鉴赏专家 Patrick de Bayser 忆述:「虽然画框写有米高安哲罗之名,但我看到这幅素描时,脑海里实时想到:『根本不是米高安哲罗,这是达尔文』…… 那种技法是我所熟识的,是达尔文初期作品的笔触。」
从作品的排线阴影部分,他看出这是左撇子手笔,令他更确信自己的直觉。达尔文是著名的左撇子画家,当时他的艺术工作室有众多风格近似的画作,但很多都是出自学徒和助理之手,以右手完成,因此分辨左右手笔触,是判别达尔文作品真伪的其中一个关键。
他拆开画框后细看更发现,作品曾经多次装裱,而画纸背面写上的文字,同样是左手笔触,而且与达尔文的笔迹极为相像,「这令我肾上腺素飙高」。
Charney 形容,这就是艺术品触动鉴赏家灵魂一刻,通俗点说鉴赏家是感受到箇中「氛围」,加上熟知艺术家作品风格,从而作出判断,当中很多难以言喻的因素,「总之他们『知道』这就是真迹。」
世界首屈一指的达尔文专家、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策展人 Carmen C Bambach 其后获邀作进一步鉴定,但究竟她如何一槌定音?
科学理性不及鉴赏家的主观?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艺术鉴定其实绝少进入第三个步骤:科学鉴证。即使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品,一般通过艺术鉴赏家鉴定以及拍卖行的历史考证,便会进行拍卖。只有重大争议下,专家才会动用到科学鉴证协助。
Charney 就推断,由于法国政府有意把 The Martyred Saint Sebastian 纳为国宝,事关重大,因此很可能曾经于 2016 年 11 月在罗浮宫进行了一轮科学鉴证,在多重验证保障下,法国政府才作出最后决定,把作品收归国家保管。
即使目前的科学鉴证技术昌明,能够透过作品的颜料及其他材料,推断作品完成年份等等,但它们始终无法分辨执笔画家的身份,这道功夫依然落在艺术鉴赏家之手。
科学鉴证的理性客观,无法替代依赖主观判断的艺术鉴赏家,这或许反映了艺术的本质。科学鉴证终究只是辅助角色,用来验证鉴赏家的推断。Charney 坦言,这明显是种精英主义心态,但无可否认的是,艺术界向来都弥漫浓厚的精英作风,高档艺术市场更是如此。艺术鉴赏家对权威的垄断,有如一道点石成金的魔法,他们的潜台词是:我们是专家,拥有常人没有的专业知识,能够判别作品真伪,而你将会服从我的权威。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379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