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咳嗽》中云:姜细味,一齐烹,长沙法,细而精。他将经方中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组合,称之为姜细味配伍。 姜细味配伍,在《伤寒论》中仅见于小青龙...【详情】
苦作为五味之一,与甘、甜相对,类比为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中医学把苦作为药物的基本味道,并以五味学说为依据,阐释其作用机理,发挥其治疗作用。兹结合文献加以析议。 苦味...【详情】
近年来,中医思维问题一直是热点的话题。中医的守正创新中,守思维之正是应有之义。为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人们一般把意象思维、系统思维、直觉思维等归属于非逻辑思维的...【详情】
君臣佐使是《黄帝内经》确立的方剂的基本形制。其中的佐药,又可分为佐助、佐制与反佐三种形式。 反佐药的本义是消除寒热格拒,防止病气拒药。其应具有三个基本特点,即反君、...【详情】
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可以在错综复杂的病理表象中,抽丝剥茧,寻得疾病的本质,从而达到整体思维,宏观把握事物、疾病各个方面,体现出的是哲学整体观的基本特点。 辨病辨证论治...【详情】
女性更年期发病的始动因素在于肾气不足、天癸渐衰,而由此所致的脏腑阴阳失衡、气血失常是本病发生的关键病机,进一步发展出现以肝、心、脾、肺等脏腑功能失常为主的临床表现...【详情】
挖掘命门学说哲学内涵,重新审视体现寓道于术的《伤寒论》理法,对突破六经病中一些固有认识具有积极意义 命门水火相亲视域下的《伤寒论》少阴病 命门学说作为中医原创理论的...【详情】
关于经和医经的词义和概念,人们的理解尚不够清晰。这就导致了对《黄帝内经》等书的书名和经典的历史产生一些误会。现代权威性的辞书如《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和《现代...【详情】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中医学发展以中西医汇通思想为时代主流,这一历史阶段是中西医碰撞的高潮,也是现代中医学科构建的发端,是连接古代与现代中医诊法传承发展的关键时...【详情】
比喻对人忠诚,以真心相见:你我肝胆相照,在这关键时刻,我怎能弃你而去。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对成语肝胆相照的解释。 关于肝胆相照的典故,最早源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这...【详情】
清代著名医学家吴瑭(1758-1836),号鞠通,字配珩,清代淮安府人,著有《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医医病书》三部中医发展史的医学书籍,是一位学贯伤寒、温病的著名医家,吴...【详情】
管仲随马,本意是指管仲随着马走,比喻尊重前人的经验。出自《韩非子说林》:管仲、隰(x)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详情】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从建筑、园林,到服饰、器用;从岁时、礼俗,到典制、称谓;从哲理、宗教,到诗词、典故,还有音乐、戏曲、绘画、饮食其中一个重要...【详情】
恰是倒垂莲,六出红黄相间。风过芳心微动,看粉痕零乱。 品中更数麝香奇,葱碧色逾淡。百片合成蒜脑,助山家清馔。 这首《好事近百合花名倒垂莲,根为百合,亦名蒜脑薯》是清...【详情】
成无己是我国宋金时期著名中医学家,山东聊城人。聊城名医谷越涛先生经多次实地考察,最终确定成无己故里在聊城市茌平区洪官屯镇成庄村,并做了大量宣传推广和学术交流工作。...【详情】
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比喻愿望不能实现,只好以空想安慰自己。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对成语望梅止渴的解释。望梅止渴这个著名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曹操率兵去攻打...【详情】
俗话说,秋燥猛如虎。进入秋季,饮食养生须注意预防秋燥,凡起居、饮食、运动等调摄皆以养收为要,如《素问四气调神论》所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动静结合、以养收气,...【详情】
宋高宗赵构书嵇康《养生论》,《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民国印本,浙江中医药博物馆藏。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期。宋代皇帝以知医重医著称,胜于其他朝代的帝王。本文选择其...【详情】
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经济发达,人文荟萃。苏州阊门一带更是商贾云集、人流如潮,是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和商市中心。苏州由于名医辈出,历史上药业也十分兴旺,在最繁...【详情】
益崇堂楷体广告印,陈巨来刻。 陈巨来是现代著名篆刻家,一生治印逾两万方。在传统篆刻以外,陈巨来有一方为骨伤专家刘道信刻制的楷书广告印鲜为人知。 这方印章选用上好的寿...【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