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挡在中国白酒发展面前有两座大山,年轻化与国际化。
相比于白酒年轻化的“百花争艳”,白酒国际化却一直都拘泥于参与国际活动、会议或是冠名赛事等单一形式。然而,即便收获了国际化品牌传播度,但中国白酒的出口年增长率,少得可怜。
根据国家海关总署的统计,2019年1-12月中国白酒出口金额为66504.4万美元,同比增长1.3%。2019年1-12月,中国白酒出口数量为1639.0万升,同比下降4.8%。
那么,中国白酒国际化到底还有多远?
◆◆◆
2021年,白酒国际化的转折年?
1月11日,中国酒业协会微信公号发布消息,海关总署同意在202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中对白酒的英文名称进行修改,将其对应的英文名称更改为“Chinese Baijiu”。这项新税则从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执行。
简而言之,从今年起,中国白酒正式改名叫“Chinese Baijiu”了。白酒更名,不仅解决了白酒一直缺乏一个官方准确的英文名称的问题,更是彰显了民族自豪感,便于中国白酒国际化的传播。
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正式生效(以下简称《协定》)。《协定》规定了地理标志保护规则和地理标志互认清单等内容,纳入中欧双方共550个地理标志(各275个),涉及酒类、茶叶、农产品、食品等。
首批入围《协定》中欧各100个地理标志中,涉及酒类的中国地理标志11个,包括绍兴酒、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桓仁冰酒、烟台葡萄酒、惠水黑糯米酒、剑南春酒、沙城葡萄酒、茅台酒(贵州茅台酒)、五粮液等。
协议的生效,意味着以茅台酒、五粮液、剑南春为首的中国白酒将在知识产权保护下加快进入欧盟市场,进一步提升中国白酒在欧盟乃至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中国白酒将迎来加快进入欧盟乃至全球市场的重要商机。
随着两大消息的发布,2021年,或是白酒国际化的转折年。一方面,解决了中国白酒国际化的统一性。一方面,提升了中国白酒在国际上的品牌地位。
国际化,亟待解决的是什么?
事实上,在国外中国白酒根本不算什么新鲜玩意。在全球的中超、唐人街,甚至烈酒专营店里,白酒随处可见。从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老白干、汾酒到二锅头,各类主流品牌基本上应有尽有。
近几年,以白酒为基酒调制的鸡尾酒屡见不鲜,以主营中国白酒的酒馆也不在少数。显然,中国白酒在小众烈酒发烧友的圈子里红红火火,然而一旦进入大超市,就立马歇菜。
中国白酒为什么没有“大量”涌入国外超市?一方面是,中国白酒一般都比伏特加、金酒或是朗姆酒贵,消费者不愿意花更高价钱买一瓶不知道啥味的酒。另一方面,国外烈酒的销售管控很严格,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在年份、口感、酒度等都有一个国际化的标准,所以渠道甄选这些产品相比容易,但中国白酒是没有国际化标准的。
中国白酒的国际化标准,有必要吗?或许需要,但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除此以外,中国白酒国际化亟待解决的是什么?
首先要以国际化的语言,讲好中国元素的故事,让国外消费者明确的知道白酒不是中式伏特加。
其次,更高规模、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地发展白酒鸡尾酒,为白酒的品饮创造更多佐餐和调配鸡尾酒的场景。
(泸州老窖明江)
第三,让中国白酒“活”成了当地洋酒该有的样子。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5月,泸州老窖海外品牌“明江白酒”正式上市,引得诸多国外网红打卡。究其原因,是因为明江白酒的外形一副“西洋脸”,正好对上了国外消费者的“口味”。但酒质等方面,明江白酒却是地道的“中国心”——从酿造到口味,与传统的浓香型白酒毫无差别。
第四,酒体重新设计,迎合新兴市场的口味。对于舶来品而言,接地气才是快速融入当地市场的核心要义。与其输出拥有“血统纯正“的中国白酒,不如先打造一些适合老外口味的“混血”白酒。
关于这点,业内认识颇有争议。但却不缺乏,已有一些现成的探索案例。事实上,在境外,基本上有售中国白酒的地方,绝少不了HKB的身影。某种程度上,HKB可比茅台知名度高。
(HKB)
HKB是什么?HKB(Hong Kong Baijiu),其原酒在四川小批量蒸馏,原料取自五种谷物,采用传统中国白酒工艺。蒸馏后被运往意大利,交由意大利Grappa酒厂使用干邑桶中熟成2年,其后重新销往香港、北美等国际市场。
正如中国白酒在国内发展创意十足一般,中国白酒国际化为什么不能“剑走偏锋”?毕竟,抛去资本市场的因素,国内白酒消费市场的增量厮杀已经进入白热化,白酒国际化更具想象空间!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379 宣传人民健康生活和健康产业的权威媒体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