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短视频用户规模达 8.8亿人。
短视频是优胜劣汰最快的行业,有可能去年年初还火爆的千万粉丝达人,不到年底便已经从互联网上被抹去痕迹;有以一己之力带动快要破产的地方零食成功逆袭的主播;也有一个月吸粉1000万成为行业人人羡慕的顶流……
但对于短视频行业来说,在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短视频已经进入了行业发展中期。内容同质化严重、用户出现审美疲劳、博主缺乏持续生产的能力和机制等,都是行业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果仅仅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些问题最大的归因是用户对短视频的挑剔度不断提高。
实际上,结合短视频制作博主来看,会发现这是两者群体数量悬殊所引起的,简单来说就是创作能力与用户需求无法形成正比关系。
为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肉眼可见的互联网生态下,短视频博主成为了其中看似备受关注,而实际上却是极易被忽略的群体。
面对需求不断增长的用户群体,作为内容的创作者,短视频博主似乎变得更加举步维艰。
宿命:小红靠捧,大红靠命
艾媒咨询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达到 1408.3亿元,并且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在行业规模增长以及用户黏性下降的情况下,短视频博主也开始逐渐形成差异化。
B站影视区,拥有393万粉丝的第一博主木鱼水心于2019年11月开始在抖音上更新自己的视频作品,但他原来那套“渐进式”,把高潮留在最后的讲述方法好像失效了。
至今,他在抖音上传了230个视频作品,除了数据最好的前三名播放量有1486万、1339万、684万外,很多视频的点赞数都没有超过100。
而另一边,张同学在短短两个月凭借记录东北农村大龄男青年的单身生活迅速走红,单条视频播放量超2亿,50个作品引流近1800万粉丝。因为每个视频的背景音乐都相同,他甚至凭一己之力“捧红”了一首不知名的德文歌。
每一个从事短视频行业的人都深知,“小红靠捧,大红靠命”是心照不宣的行业潜规则。
张同学两个月涨粉千万的离谱速度,主要还是靠2021年11月下旬的部分出圈视频。评论区的玩梗、网友跟风拍视频、火到被人民网关注都是伴随着不断有作品登上热榜发生的。
通过数据平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张同学的粉丝在2021年11月17日后开始激增,截止12月1日仍没有放缓的趋势(见图1)。
图1
研究张同学似乎就能发现流量密码,在搜索框输入“张同学”,有从业者分析他为什么这么火、研究他的背景音乐,还有人选择模仿张同学,甚至用张同学小号的名头蹭热度。
实际上,真正能够长期保持粉丝数量不降反增的博主极少。
去年年初“QQ弹弹能拉丝”的高粱饴带火了博主侯美丽,短时间她从一个只有几千粉丝的小视频博主成长为拥有200万粉丝的大网红。
侯美丽始终穿着同样的衣服,说着相同的台词,然后用牙齿把高粱饴拉出又细又长的丝,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下去。
视频播放量上涨,销量更是上涨。
侯美丽直播首秀,上一秒才挂1000单,下一秒刷新时,高粱饴就被售空了。
3月是糖果行业的淡季,各大高粱饴厂家紧急召回员工,加班加点地生产,但仍赶不上需求,全国其他数十家高粱饴厂家的货品全都卖空。
不仅是高粱饴断货,甚至生产高粱饴的机械设备都被抢购一空,原材料也变得紧俏。
但是现在,尽管侯美丽还是卖力地表演用牙撕扯各种食物,但是视频点赞很难破千。
再例如依靠“来了老弟”火爆的黑龙江的烧烤店老板娘腰子姐;依靠高难度动作,以及与众多明星联动的玲爷;被称纯欲天花板的李宇;靠甩头发变装的萌小刀;等等。
可见,对于平台用户来说,新鲜类型视频爆出,极大可能会引发用户的关注,但面对长时间一成不变的单一风格视频而言,热度来得快,自然去得也快。
然而即便如此,在短视频这片互联网红利前,仍然有数不尽的博主前仆后继,当然其中也少不了纯属因为热爱、感兴趣而入局的博主。因此令人疑惑的是,短视频博主生存现状又是什么样的?
焦虑是短视频博主的常态
短视频制作门槛不断降低,加之网络文化的包容性,现在精英视角不再是互联网表达的唯一方式,大批农村用户成为内容创作者,构建属于他们的个体叙事体系。
李子柒代表着田园般的乡村生活;张同学代表着乡村生活的粗糙,甚至是脏乱差……
很多网友觉得“明明没什么好看的,但一天不看难受”。
但是李子柒也好,张同学也罢,都不是真正的农村短视频博主的现状。大多数的农村短视频博主,并不会被看见。
他们有的全家长年在外打工,也有的像候鸟一样,农闲时飞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农忙时赶回家乡收土豆、栽辣椒。
他们大多数吃不起海底捞,没买过超过300元的衣服。也有年轻人留守家乡带娃,早起去干农活,回到家左手抱着孩子,右手拿着价格不到1000元的手机,拍着永远上不了热门的视频。
他们的视频下总有几条到几十条的回复。除了同为在外打工的异乡人,还有一些异性的调侃、表白和求交往。
他们羡慕生活在城市里的“拍视频的人”,觉得他们有各种花样的素材能被拍出来,但其实被他们羡慕的人也同样焦虑。
B站博主“-LKs-”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了320名短视频博主的真实心理现状,调查数据显示,男博主占比77.8%(249人),女博主占比 22.2%(71人)。
在视频创作上(包括策划、写文案、拍摄、剪辑),320名博主每天平均花费4.69个小时,整体来看其实还好,但以全职与非全职来划分的话,区别就出来了,其中全职每天平均创作时间 6.66个小时,非全职每天平均 3.37个小时。
而粉丝不足10万的博主大有人在。
粉丝在0—10万、10万—50万、50万—100万、100万以上的博主分别是178人、84人、23人、35人。
以这组数据为代表,将粉丝数量与创作时间相结合,那么就能看出创作一个视频,并不是一个十分轻松的活。
或许很多行业外的人并不认同,甚至一度认为,这个行业既自由又赚得多,怎么会不轻松?
“-LKs-”调查的数据显示,34.3%的博主入不敷出,全靠用爱发电;27.8%能挣点外快;22.8%能养活自己做全职;15%收入丰厚,比打工挣得多。
实际上综合来看,博主的经济收入与粉丝数量有极大的关系,真正能够赚到钱的都在头部,收入低的博主其实还是占很大一部分。
而作为全职短视频创作博主,还需要具备强大的内心来承受方方面面的压力。
首先,无论是对于知识类分享博主、美食博主、穿搭博主还是美妆博主都需要大量的知识来支撑,此外还需要不断吸收新知识,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输出。
其次是选题、内容枯竭带来的精神压力。
众所周知,在短视频平台商品达成最终的交易,都需要博主亲力亲为,通过自己一步步积攒流量,才能成功引入与商家的合作。
即使在推销产品前,也需要博主细细规划,例如脚本怎样设计更吸引人,如何利用拍摄,以及后期运用怎样的技巧能让产品更诱人等。
自由职业者的多劳多得的确有更大的收入空间。但是灵活性、机动性也代表着收入的不稳定性,这也导致了大部分博主失眠、焦虑。
“-LKs-”对博主睡眠情况调查的数据显示,20.6%的博主倒头就睡,39.7% 偶尔失眠,39.7%经常失眠。
此外,在“做博主后的症状”调查中,62.5%的博主感到疲劳焦虑, 51.3%会情绪低落, 47.8%脖子、肩膀、腰疼。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即使是上万人关注的博主,也仍然需要“拼身体、拼想象力”。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未来博主们似乎也难以避免新鲜度下降带来的寒潮。
告别野蛮生长,开始抱团取暖
2021年12月15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2021)。其官网文章称,协会组织有关短视频平台对2019版《细则》进行了全面修订,对原有21类100条标准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完善。
其中,《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第93条规定,短视频不得未经授权自行剪切、改编电影、电视剧、网络影视剧等各类视听节目及片段。这对于视频剪辑博主而言,很显然是致命的一击。
《中国网络短视频版权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12426版权监测中心对10万多名原创短视频作者、国家版权局预警名单及重点影视综艺等作品的片段短视频进行监测,累计监测到3009.52万条疑似侵权短视频,涉及点击量高达 2.72万亿次。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影视剪辑全职短视频博主收入将直线下降。
而这似乎也给所有短视频博主一个间接的警醒,在不同的因素影响下,短视频单一的格调迟早有走不通的一天。
为此,多方向发展似乎成为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例如穿搭、探店、美食、护肤等。
但这也意味着,大多数博主需要加强各方面的知识储备,并且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越来越多的短视频博主告别孤军奋战,选择加入组织。
从直播转战短视频领域的小米,签约了厦门一家MCN机构。在她看来,MCN机构与她的关系,更像经纪公司与签约艺人。
MCN机构负责统筹、策划内容,根据视频博主的特点安排角色、类型。而她只要专注驾驭好内容创意,提升自身技能与个人魅力即可。和直播的公会制度不同,很多视频博主从竞争关系成了合作关系。
在短视频平台打赏、补贴都微不足道,MCN机构考虑的是短视频商业化的全过程,以及像剧组一样按照贡献值的收入分配。
像小米这样的性格特征明显,有特殊才艺的视频博主,会有独立作品和 IP,资源和收入上自然会更加倾斜。
短视频领域的一个特点是,商业化方面个人、机构走在了前头,在变现模式上推陈出新,也产生了不少吸金能力超强的博主和机构。
但是与此同时,另一个现象也被业内人士逐渐关注,那就是平台的商业化变现依然处在困窘的状态。
短视频行业只有把内容生产者、观众和行业氛围“养熟了”,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或许,在将来通过审视平台与用户喜好,来打造自身多元化风格的博主会越来越多,内卷会越来越严重。
即使那些坚持要在短视频行业走下去的博主,对未来的每一步艰辛似乎也早有预料,但依旧很难做到泰然自若。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379 宣传人民健康生活和健康产业的权威媒体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