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全国登记新选育茶叶品种51个,获得授权植物新品种权72个,品种支撑产业发展作用突显,全国茶园良种化率达到68%。”11月25日,在杭州召开的2021年国际茶叶大会暨第三届国际茶学院所长会议上,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阮建云介绍道。
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中国茶叶学会联合主办。会议重点围绕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统筹发展进行研讨,来自印度、斯里兰卡、坦桑尼亚等亚洲和非洲多个主要产茶国的科研机构负责人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介绍了本国茶产业发展及科技创新情况。
阮建云作《中国茶产业及科技发展报告》时介绍,通过科技创新,“十三五”期间,茶园减肥减药等绿色生产技术在全国茶区得到广泛应用,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茶叶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并逐步走向智能化;速溶茶加工、功能成分提取制备等茶叶深加工技术取得新突破,茶叶已拓展应用到食品、保健品和日用品等领域。
此外,“十三五”期间,我国茶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保持世界第一,产业效益明显,在山区农民脱贫攻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内采茶工短缺的产区占比越来越高,现有生产方式依赖大量劳动力投入,茶园生产资料成本逐年增加,茶叶生产成本持续上涨,茶叶利润将出现天花板。
“破解这些难题,亟需改变生产作业方式,发展茶叶高效节本田间生产技术、名优茶机采机制技术、茶园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以及茶叶加工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促进茶叶生产从依赖过量使用化肥、化学农药向绿色生产方式的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变。”阮建云建议。
阮建云分析道,茶产业急需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茶叶生产过程中肥料、农药等生产投入品的不合理施用对环境,如土壤、水源等的累积影响可能将在未来凸显,茶叶加工过程中能源的不当选择和茶叶深加工过程中有毒有害溶剂的使用都有可能对茶产品和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对此,阮建云表示,解决这些问题,需通过选育高抗、高肥效品种,研发茶树绿色高效低碳栽培技术、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深加工产品绿色提制技术以及茶产品质量安全快速、低成本、精准检测技术和茶叶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元素、环境污染物的风险评估技术等,以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与会专家表示,伴随着我国茶产业向中西部的快速转移,新产区茶业发展将面临新的技术问题。当前茶叶产业普遍存在的名优茶机采率低、茶叶质量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以及茶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需求,都难以靠某个领域的研究群体、某单一方面技术突破来解决,客观要求不断加强茶学各学科方向和领域间协同创新,通过多学科、多领域联合攻关,提出综合和集成的解决思路和方案。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379 宣传人民健康生活和健康产业的权威媒体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