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茶”“办事茶”“金融茶”,“一片(饼)可以买一辆宝马,一提可以在广州买一套房”……据媒体报道,眼下正是春茶上市时节,茶叶再次上演疯狂爆炒的戏码。不少茶叶质量难辨、价格混乱,动辄标价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很多茶叶营销已经超越生活饮用品范畴,或欺诈消费者,或潜藏腐败风险,或变身金融产品制造圈钱骗局。
一饼茶叶可以买一辆宝马,一提可以在广州买一套房,这样的茶叶谁买得起?又有谁喝得起?茶叶“炒上天”已明显脱离了“喝”的目的,披上了“山头茶”“特效茶”的神秘外衣,俨然成了“办事茶”“送礼茶”,成为了热门高端礼品,并滋生了回收、代售等变现业务。
茶叶并非原罪,但天价背后的虚假宣传不可小觑。为了销售茶叶,贵州省某地以海拔高度作为卖点,注册“云上2330”的商标,准备以2330元一斤的价格售卖;在一些电商平台上,一款福建土楼金线莲养肝茶,宣传有降火解酒益肝清扫的功;一些茶叶甚至附带神话传说等冲泡心经,以“当地长寿老人和双胞胎多”来佐证茶叶奇效……很显然,“天价茶叶”不过是靠虚假宣传“炒”出来的产物,其价格之高根本经不起推敲。
非但如此,“天价茶”也滋生了不少腐败问题。在某平台,一款2021安吉白茶新茶礼盒装500克售价29999元,下面备注“内置全额发票,送礼有面子,茶到事成”;一些商家还在产品页面显著位置标注着“领导喝的茶”等字样。如此一来,“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天价茶”被赋予了“敲门砖”的重任,送的人自以为“雅”,收的人却还可以转手将其变现为金钱。这不过是行贿受贿的道具,成了掩人耳目的东西。
茶价被“炒上天”,畸形的茶叶观损害消费者权益,也影响茶叶产业健康发展。杜绝此种乱象,需要在各个环节上下功夫。茶企要严格自律,在消费端上关紧“水龙头”,减少天价茶的利益驱动和炒作空间;茶叶爱好者要理性消费,不要过分迷信茶叶“神效”,对声称有治疗功效的茶叶宣传必须保持谨慎、警惕;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应强化监管,完善茶产品溯源机制,杜绝虚假宣传,从源头上发力,或才能端掉天价茶叶的“炒锅”,杜绝天价茶叶滋生的土壤。
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不管茶企、个人,还是政府,都应该充分认识到“炒茶”的危害性。尤其是茶叶产地政府,更应本着长远眼光,坚持对工艺和标准指导,以“接地气”的品质与价格赢得市场。质优价实,让普通老百姓消费得起,或才是茶叶产业长远健康发展的良方。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379 宣传人民健康生活和健康产业的权威媒体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