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据业内消息,中信建投一名投行员工也于2020年8月不幸去世,年仅33岁。
2019年12月30日,岁末年初之际,光大证券投行员工因突发心梗去世,享年47岁,正值冲击保代,处在职业生涯转折上升期,但却没能看到转折的曙光。
2019年12月6日晚间,东北证券公告,公司董秘徐冰于12月5日不幸离世,享年55岁。
2019年11月,有基金公司会计岗90后员工自杀身亡,年仅24岁。据媒体报道,事发前,她曾说工作压力太大,状态不好,并对家人曾表示最近工作经常出错,什么都做不好,对自己很失望。
2019年7月,有券商投行部门校招的1993年出生的员工去世,离世前还在培训期。
2019年5月1日消息,蚂蚁金服总裁助理、投资者关系负责人,原中金明星分析师毛军华今晨因癌症在香港去世,终年41岁。
2019年2月,开源证券董事、副总经理霍耀辉,于春节休假期间因意外因素去世,年仅46岁。
2019年1月2日,诚梵投资总经理乔晓光因病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享年46岁。
金融圈没想象的那么高大上,连轴转的生活是常态
有金融机构投行人士称:“每次看到这些消息,除了惋惜之外,才想起提醒自己少熬夜。但自己面对这些信息的记忆跟中国网民的记忆一样,只有短短几秒,睡一觉起来又开始投入到工作里。”
国内公众每每提及投行,都与“西装革履”、“纸醉金迷”联系起来。此前,某博主在微博上发了有关一名投行员工去世的信息,随即引来一些冷嘲热讽的评论。
但实际上,国内券商投行部的工作分为承揽、承做、承销三部分。承揽意为揽项目,需要一定阅历、资源的人才能做;承做意为做项目,也即在发债、发股过程中准备材料、调查企业信息等内容,一般为刚毕业的年轻学生;承销意为销售项目,即找到资金方,将公司的发行的股、债项目销售出去,一般也有较多初入行业者。
外部公众看到的高大上形象,多是已具备资源的资深投行人士。
而普通应届生居多的承做岗,往往需要在一个项目上待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其工作地点也早已不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大都市,而是长期呆在项目所在地。
所以即使是听起来在大都市一线投行工作,其真实的工作地点可能就在某个乡镇上。
对于大多数高校毕业生而言,一毕业到投行更多是进入承做岗工作,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起人脉资源和项目经验。其收入也并非一毕业就年薪百万,一线城市应届生投行薪资20-30万左右比比皆是。
连续出差、应酬、写报告,连轴转的生活都是常态。“有时候在项目上一呆就是大半年,也不怎么顾得上家人。说起来赚钱不少,生活质量都不高啊!”有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投行员工亲述:感觉在拿命换钱,曾一度患上抑郁症
“别人都只看到投行员工光鲜亮丽的一面,实际上我们很多时候也是有苦说不出来。”据中新经纬报道,某券商投行部门负责债券承做的白钧,在未入职前,他想象中投行人的生活就是年入百万西装革履出入各大五星级酒店,“就像《华尔街之狼》里演的那样”。
入行以后,白钧才知道他“想多了”。“有时一些项目在三四线县城,经常一出差就是半个月一个月,别说五星级酒店,就是如家这样的连锁酒店都难找,有时冬天都得自己手洗羽绒服。”白钧说。
至于熬夜,那就更是家常便饭了。“印象中,我连续有一周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连做梦都在赶进度。”这样的高强度工作干了一年后,白钧就已经觉得自己吃不消了。“我现在的想法就是趁年轻挣几年快钱,然后再转行好好养身体。”
而北京某私募基金的负责人石进则透露,在自己从大型券商出来单干后,曾一度压力大到患上抑郁症,不得不定期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去年,手里有个产品因为我自己对大行情判断失误差点爆仓,再加上当时很多事都不太顺利,我每天晚上睡觉都在想,就这样睡过去算了吧,好在心理医生和身边的亲人及时疏解了我。”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金融圈就意味着高薪,近年来,不少名校毕业生也纷纷投身金融圈,金融等专业也成为高考生报考志愿的首选专业。
以基金圈为例,曾经的公募基金一哥王亚伟曾以安徽省高考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电子系,如今的网红基金经理杨德龙曾是其所在市的高考理科状元,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曾以驻马店高考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
在谈及高薪这一点时,白钧坦言,其目前薪资待遇确实高于在其他行业工作的同学,但如果折合成时薪来看,并不划算。“一个月三四万,工作时间是别人的两三倍,还得搭上自己的健康,有时候真的觉得自己是在拿命换钱。”
“入行了才知道,别人说一年买车,两年买房,三年买墓地并不是一句简单的玩笑话。”石进也感慨说,在看到同行精英早逝后,他也时刻提醒自己和圈内好友平常有空多健身,毕竟在这个行业不能光看谁跑得快,还要看谁坚持得久。
业内人士指出,金融业的高薪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的流入,这些人往往对自己工作要求也高,很多时候忽略了身体健康。对于从业人员来说,应该多注意平衡工作和生活,而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也应该多关注员工的身体素质,不能唯绩效是论,而应该为员工创造一个良性的工作环境,使其有长远的职业发展道路。
希望这一次又一次的警钟敲响,能够真正唤起大家对身体的关注。压力无处不在,大家都要保重身体、珍惜当下。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379 宣传人民健康生活和健康产业的权威媒体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