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历新春临近,沪上处处洋溢着置办年货的浓郁年味。作为主打消费帮扶特色年货的企业,闽龙实业开足马力,生产车间小组长陆苏侠忙得不可开交。她在走廊来回疾跑,指挥玻璃窗里几个车间——从南边黑木耳套袋到北边花茶罐装盒——抓紧换货。
今年,有越来越多来自对口帮扶地区的“土特产”年货吸引市民选购。从新疆泽普红枣到莎车巴旦木,从云南藜麦银耳到冷萃咖啡,这些被深山清泉孕育的对口帮扶特色农产品,正搭乘着消费帮扶的“快车”,为上海年货篮子增添更多的新意和暖意。
每一种“土特产”都蕴含乡村振兴的希望
陆苏侠刚刚在转角处的车间察看云南有机核桃油的包装制作,一边又拿起手机与云南怒江全都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车间负责人对话,沟通生产线的进展。
通过云车间的镜头可以看到,2800多公里外,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核桃加工厂里,一瓶瓶金黄透亮的核桃油从现代化流水线生产出来,被打包外运。得知怒江车间这两天加班加点与上海车间保持同步并全力供货后,陆苏侠连声表达谢意。
做好“土特产”文章,要围绕“产”字下功夫,把充满乡土气息的农产品,做成产业、做大做优做强。以沪滇协作为例,双方携手探索“上海市场+云南产品”模式,越来越多上海龙头企业扎根云南,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做强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在壮大产业中带动更多就业,在提升“造血”能力上下更大功夫,切实激发当地群众的内生动力,依靠勤劳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生活。
去年,闽龙实业在怒江投资建设全都有生物科技。“我们秉承‘工厂就是学校,车间就是课堂’的理念,相信当地员工习得‘一技之长’后,即使不在我们公司上班,也能凭本事赚钱。”陆苏侠表示,全都有生物科技生产线涵盖了咖啡系列产品精深加工产线、金耳羹等羹类精深加工产线、休闲调味坚果系列产线、有机核桃油和茶叶籽油精深加工产线、菌菇类产线等。正式运营后,预计年产能达5000吨以上,带动就业150人以上。
每一种“土特产”都蕴含对口地区乡村振兴的希望。
叫好又叫座,梅干菜味巴旦木仁一盒难求
“陆组长,新货又到了!”
只见车间里,塑封好的巴旦木仁由工人依次装进褐色的纸盒。身着蓝色工作服的陆苏侠戴着口罩小跑,停下来说话时,还有点喘,“这些都是新疆来的,卖得可好!年前为了保证出货量,我们都改‘三班倒’了,排班到凌晨2点,甚至要忙到天亮”。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而学会给农产品“梳妆打扮”和营销宣传,加强产后分级、包装、仓储、物流、营销,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无疑会让越来越多的“土特产”金字招牌走出深山。
产得出、叫得响、卖得好,打好消费帮扶的“组合拳”,必须推动“产品”向“品牌”转变。新疆喀什莎车县是全国最大的巴旦木种植基地,全县巴旦木种植面积超90万亩、种植户超12万户,但光卖坚果,价值提升有限。陆苏侠指挥着小蜂农业深加工而成的巴旦木牛扎糖、巧克力味巴旦木仁,还有梅干菜味巴旦木仁装袋包装。精深加工,改变了过去当地“土特产”只卖原材料的状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梅干菜味的在长三角特别受欢迎,经常断货,一盒难求。”陆苏侠说。
对口帮扶“土特产”要闯进上海市场,还必须保证一流品质,这需要精深加工技术的不断创新作为支撑。陆苏侠指着一款云南藜麦银耳鲜露介绍,乍看就一个普通的玻璃罐,但在零添加、零防腐剂的前提下,产品保质期长达18个月,依靠的就是新升级的气压瓶盖技术。
在申城,像闽龙实业这样的消费帮扶企业还有很多。消费帮扶工作,一头连着对口地区“土特产”,一头连着上海广阔市场空间,上海积极发挥“前方一群人,后方一座城”的资源优势,全市上下和前后方共同努力,2022年实现采购、销售中西部地区消费帮扶产品超过130亿元。
问陆苏侠何时返乡,她笑着说:“等忙完这两天,年货都备好了,给盐城老家带些云南、新疆土特产,有面子。”
来源:文汇报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379 宣传人民健康生活和健康产业的权威媒体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