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养生这个词现在火到什么程度,只要看看年龄就行了。老年人对所有养生节目、养生产品都非常痴迷,自不用说。中年人最常和朋友交流的话题之一就是养生。年轻人也有了「佛性养生」之类的时尚潮流。
养生无关政治,不会因为倾向不同观念差异而引起争吵;无关经济,不会因为股票下跌产品滞销而带来忧伤。爸妈、亲友推给你一条养生信息,不论是否内容科学,都满含着对你浓浓的爱与关怀——在乎你,所以和你谈养生。
不过,在各种铺天盖地的养生文章中,也藏着很多养生误区。日日濡染之后,稍不小心就会陷入其中,让人思维跑偏,离开健康养生的大方向。咱们这里就揪出几条说说看:
误区1:吃某些「健康」食物,就能改善健康。
这可能是最广泛流传的一种健康认知了。每一种食物都被贴了标签,比如吃鸡胸肉是增肌的,吃苹果是减肥的,吃蓝莓是美容的,吃木耳是降脂的,吃洋葱是保护心脏的……
这些说法对不对呢?其实不能算是错,因为这些食物的确有些营养上的长处。但是,如果只考虑吃什么食物,是很难得到健康的。这是因为,人所需要的营养素和保健成分类型众多,必须从多种食物获得,一种或几种「健康」食物不能满足人体的所有需要。
这就好比说,一个交响乐,需要多种乐器的精准配合。小提琴手和长笛手再优秀,也不能替代整个乐队的效果。
误区2:食量少能让人健康长寿。
近年来,「过午不食」、「少食」已经成为了养生潮流。很多人听说,研究证明少吃25%的食物能延缓衰老,健康长寿。于是,很多老年人晚上都不吃饭了。
「晚上吃饭是养医生…」这话对不对呢?要看你是在什么基础上少吃,也要看你是在什么生活状态下少吃。
如果以前的确吃多了,超过了身体所需的营养和能量,那么少吃的确是有利健康的。问题是,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多吃。
那些用来做长寿实验的线虫和动物,包括老鼠和猴子,都没有主动限制食量的意识。它们在大自然中原本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生活,怎么会有节制食量的自觉呢?在人工喂养条件下,天天食物不愁,又不需要为寻求食物而辛苦奔忙,人为帮它们控制一下食量,当然是有利延缓衰老的。
但是,我们并不是线虫,也不是被关在笼子里无所事事的猴子。在人类当中,情况就比较复杂了。的确有一部分人日常饮食过量,但有些人饮食数量正常,甚至还有些人原本营养不足。
对于传统西方饮食而言,一餐就能吃掉150~200克的大块牛排和一堆炸薯条,餐后还要吃油腻腻的甜点,再加上两餐之间的炸薯片、曲奇、冰淇淋之类高热量零食,的确是很容易吃过量的。在这种情况下,少吃25%是有利健康的。
误区3:「植物」、「素食」就意味着能防癌防病。
可能是受到西方人的影响,植物这两个字被赋予了神奇的健康意义。的确,在肉类摄入过多的情况下,多吃一些植物性食品,有利于营养平衡。但是,凡是植物就代表健康、代表安全,这也是一个重大的误区。
前面说到,由于老年人肌肉减少,蛋白质合成能力下降,所以随着年龄增长,只是同体力活动水平的能量供应标准有下降,但蛋白质供应标准并没有下降,和年轻的时候是一样的。换句话说,总卡路里要略微减少,主食可以减量,炒菜油可以减少,但是蛋白质食物却不能减少。因此,老年人要格外注意保持鱼肉蛋奶豆制品的充足摄入。
目前研究表明,每周500克以下的红肉水平是不会增加癌症风险的,平均每天可以吃到70克的红肉。甚至有汇总分析证实,经常吃鸡肉与全因死亡率负相关,一个鸡蛋有益预防中风,一杯酸奶有利预防糖尿病和中风。
所以,动物蛋白只要不过多,对老年人健康长寿是有好处的。每天吃1~2两肉并不会影响老年人健康长寿。不能因为拿肉当饭吃不好,就说少量吃肉也不好。各地长寿区的调查发现,长寿老人往往喜欢每天少量吃点肉,这是符合营养科学规律的。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379 宣传人民健康生活和健康产业的权威媒体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