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年起,中国零售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找不到更为贴切的词语来表述其履历的厚重,但我们更想通过回顾,寻找对未来的启示。透过历史,我们到底能得到什么启发?
一、增长有态势
参照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40年的数据(见图1),我们可以依照增幅态势进行分段:
1978~1990年:高速发展但震荡较大
这一阶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率为14.96%,这也是中国商业破立尝试最丰富的阶段。一切都是新的,各种业态都有机会,在胆大、无知也无畏的实践中,各种首家、最新、第一不断产生。
1981年,零售企业信息化开始;
1982年12月,海淀超级菜场成立;
1984年4月,北京出现自选商场;1984年5月,北京出现专业电脑市场;
1985年,全国最大的天津南市食品街开放、北京中关村电脑街开放;
1990年,首家比萨饼餐厅营业、首家麦当劳营业;
1990年12月,中国第一家连锁超市东莞美佳超市开业;
……
在市场空白的阶段,先行就是创新,坚持就能积累高度。当然,有时先行也可能会成为先驱,后发也可以创造优势,最重要的是谁能自我革命,做连续性跨越。
1990~1998年:高速增长快速回落
这一阶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率为21.99%,各种全新业态、新业种继续出现,经营探讨也逐渐走向规模和质量探索阶段,连锁、合资、整合、信息化、升级等行业热点开始出现。
1991年4月,上海第一百货与日本八佰伴合资,拉开外资零售入华序幕;
1992年1月,首家条码自选商场在上海开业,北京燕莎和赛特购物中心开业,开启现代百货新时代;
1993年,连锁发展开始成为行业的普遍认识,首家仓储式超市广客隆开业;
1995年,第一家外资零售麦德龙被批准在所有城市运营,家乐福进入中国;
1996年,沃尔玛进入中国,同年天河城在广州开业,被视为中国购物中心发展元年;
1997年,哈尔滨建成中国第一条现代化的商业步行街;
1998年,大润发在上海开设了中国首家门店,同年自动售货机开始大面积进入市场;
……
就商超来说,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那个时代做大的企业,如永辉、大润发、苏果及其他一些知名品牌,基本是踏准了新业态、标准系统、生鲜能力和后台建设四大领域。在行业为圈地舍命狂奔时,对优秀的企业来说,正确的认知应该是做强比做大重要。上一轮的实体圈地和近年来的互联网创业似乎都在说明这样的事实。做强了,你就有机会去整合,而一味大而不强,最终都要收缩战线,其核心,是我们能够发现强和大的支点。
1998~2008年:趋势性增长
这一阶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率为13.15%。期间,跑马圈地、开店扩张、源头采购成为主题,以2001年12月中国加入 WTO为窗口期,以国有力量和外资主导的零售业全面发展。本土势力在学习、模仿及人才流动中也在积蓄能量,尤其是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基石的零售革命,快速地走过萌芽期和发展期,成为令全世界瞩目的力量。但与此同时,粗犷发展、零供矛盾、资源浪费、竞争力缺失等情况也十分严重,这一阶段的疯狂,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收尾。
1999年,中国第一家 C2C电子商务平台8848诞生,此后阿里巴巴上线;
2003 年,C2C模式的淘宝网诞生;
2004年,京东商城的前身京东多媒体上线,正式进军电子商务;
2006年,腾讯成立拍拍;
2008年,唯品会成立;2012年,天猫商城诞生,逐步成为中国的超级霸主;
……
作为事后总结,一个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同时也意味着行业进入变轨期,高速点也意味着失速点,但大部分企业都会陷入创新者窘境而不自知。在高速发展的时候寻找企业发展的第二曲线,这是我们今天能够获得的最大感悟。
这也促使我们可以一直思考:我们当下处在什么阶段?未来会怎么样?
2008~2017年:增幅回落,转型变革
这一阶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高位上保持年均增长率13.76%,在短暂低迷之后迅速起势。如果再细分,这一阶段是中国零售的分岔期,一是传统零售的本土力量不断起势,有超越外资之势;二是电商特别是移动电商进入纵深发展阶段,并且以席卷之势,影响着中国的各行各业。这一阶段的颗粒度值得进一步划小,特别是2012年之后,实体零售集体失语,而新零售每一两年都有主题,迭代速度越来越快。
2008~2012年,电商、商业模式创新;
2012~2014 年,O2O、跨境电商;
2016年,全渠道、到家;
2017年至今,新零售、数字化。
直到2016年年底,线上线下、新旧零售争论才似乎归于一统,数字化成为基础设施,融合成为基本认知,只是这一过程今天还在继续,因为巨大的存量转换还需要一个资金投入和成本消化的过程。
往往时代离得越近,我们越难看得清楚,也很难从大的时间尺度上进行总结。如果把业态作为主流,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零售业经历了图2所示的热点轨迹,并且越到后期,社会主流存在度越短、多主流并发表现越明显,企业需要越来越独立的自我认知。
从1978年到2018年,行业在一体化地延续变革,这些变革挟裹着经济、政策、技术、社会等一系列大环境内容,我们很难说哪个阶段更伟大、哪个阶段更重要,只是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再也回不去了,我们只能往前看!
1.宏观市场给予的机会越来越少,高速增长的市场越来越少,但结构性市场很大,包括业态比例结构、层级市场结构和业种配置结构;
2.存量红海市场到来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放弃赚快钱的梦想,做好现金流规划,务实求效;
3.市场空间存量的结构性会不断地发生结构调整,以稳为主,寻求创新;
4.新技术革命,永远蕴藏着巨大的裂变机会;
5.低层级市场、出海、升级有少量的增量机会;6.熬、练内功、整合是常态主题。
二、裂变有动力
中国零售40余年成就非凡,而除了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升这样一个大环境,零售业的发展还体现出六种裂变动力:
其一,学习&摸索
中国零售业包括互联网行业,绝大多数都是从学习甚至可以说是直接模仿开始的,从思想、战略、战术、体系、逻辑等各个方面进行模仿,然后经过不停地验证、改造、调整和再创造,逐渐形成自己的厚度。外资零售业示范作用功不可没,新世界、百盛、伊势丹、太平洋、伊藤洋华堂、久光、新光天地、乐天百货、沃尔玛、家乐福、乐购、欧尚、麦德龙、乐天玛特、7-11、全家、罗森……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延续这一过程,相当多的培训机构、自媒体甚至以日本零售业、欧洲零售业考察作为主要变现手段。以笔者从事的超市行业来说,这些学习包括:
管理模式:门店自主→总部集中→集中&自主结合
品类管理:品类角色→企业自我定义
生鲜经营:生品为重→重视熟品→重视半成品→生品&半成品&餐饮
市场营销:单品特价→主题活动→价格组合→品类折扣
加工中心:大型加工中心→小型加工中心→品类加工中心
自有品牌:非食品自有品牌→食品自有品牌→生鲜自有品牌
业态运营:依靠系统→依靠人才→依靠文化→依靠机制(合伙制)
营运热点:信息系统→总部建设→生鲜运营→源头采购→进口食品→线上销售
……
当然,今天的变化来自中国零售业自己的自信,国内领先或优秀零售企业绝大多数敞开了交流的怀抱,相互学习。学习生鲜传奇、学习盒马鲜生、学习超级物种……未来还有更多主题。
但我们也看到一些公司,由于缺乏独立性思考,频繁变更学习对象和业态标的,造成系统业态不标准,效率低下,以至于只有小成。中国很多企业只能区域化发展,与此有深刻的关系。
当然,我们也只是事后诸葛亮,在那个时代乃至当下,学习与创新都是道难题。学习能力本身是理解、感悟、改造、创新和转化能力的结合体,学习企业最重要的是学习逻辑。所以,企业在学习其他企业驱动力的同时,但愿不要踏入标杆性陷阱,迷失了自己。
还有些企业故步自封,小富即安,怀着鸵鸟心态。在过去,企业或许还能获得市场给予的一些机会,但在未来,企业却一定要靠尊重事物的本质规律去发展。
其二,竞争&合作
如果说学习是中国零售人成长的起源,那么竞争则是最好的磨炼。从入市前“狼来了”的担忧到“市场很大”的顿悟,再到“外资不过如此”的自信,中国零售人在战争中历练了心智,喜欢竞争、欢迎竞争成了新的共识。21世纪初期,价格战、圈地运动、限制战轰轰烈烈,但市场也有自己的力量,整合成为行业重要的主题。
2004年,TESCO收购乐购、百联吸收合并第一百货和华联商厦、统一收购诺玛特、金鹰国际入主南京新百集团、大商重组石家庄北国人百集团、物美收购天津大荣;
2005年,英国翠丰集团(百安居母公司)收购?“欧倍德”中国业务;2006年,百思买以1.8亿美元收购江苏五星电器51%的股权,美国家得宝以1亿美元收购天津家世界,英国 TESCO再购乐购40%的股权达90%的绝对控股,物美以3.7亿元收购北京美廉美、以1.7亿元收购新华百货、以12亿元收购江苏时代超市50%的股权;
2007年,沃尔玛宣布购入好又多35%的股权;
2008年,乐天收购万客隆、上海瑞寰资本控股家得利、物美收购浙江供销超市54%的股权、华润收购西安爱家、国美曲线收购三联商社;
……
而到2012年,实体零售业身边突然多了电商这样一头灰犀牛,“实体将亡”的声音甚嚣尘上,“转型”成为最沉重的话题。线上线下之争持续数年,O2O、全渠道、新零售、跨境电商、小业态、零售创新、平台化、社交、分享、链接、智慧、无人……
2016年年底,新零售似乎相对整合了行业的不同声音,而这期间,竞争、合作在用更为急骤的方式演进,阿里与腾讯不停地买买买,让行业逐渐形成了站队之势。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连锁百强前50位中,有23家经由合作、持股等形式与阿里、腾讯发生关系。
线上线下的割裂竞争同样变成了整合,包括线下对线上、线上对线下、线上对线上、线下对线下全方位的整合。
今天,电商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已近50%,其强大的头部效应和赢家通吃法则使其在行业中话语权极高,而中国零售也似乎分出了新旧两条赛道,但归集一起,我们看到了竞争与合作对中国零售演进的表达,乃至今天我们会深刻地发现,不管你是做大还是做小,站队、融入生态都是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主题。
其三,内省&胁迫
人的欲望可以成为发展的驱动力,中国零售人的自卑、自谦、自负乃至狂妄,在大的时代背景下,都是推手。我们能够看到那些做大做好的企业家、创业者和零售人,他们有一些共通的品质:善于把握趋势、善于内省、不屈不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