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

当前位置: 主页 > 健康中国 > 中医文化 > >

人到四十学中医

发布时间:2025-09-16
来源:中医健康平台

人过四十,日子总被推着往安稳里走。身边人常带着不解问:“有着稳定的工作,为何要再啃中医那艰深的文字?”我也便跟着问自己:为何要学中医?是闲来无事的消遣?还是急着换条赛道的盘算?想来都不是。它更像一场恰逢其时的遇见,让奔忙半生的我,在烟火尘埃里寻到了向内探索的从容。

自己求医问诊的经历,望闻问切间,医生寥寥数语便点破身体的症结,那份对生命的细腻洞察,像一颗石子投进心湖。后来翻开《黄帝内经》,才知中医的智慧远不止于治病——“天人合一”的理念里,藏着人与自然共生的密码;四季更迭与脏腑盛衰的关联中,透着古人对生命规律的敬畏。再读《名老中医之路》,那些医者深夜挑灯研方为百姓治病的故事,让“仁心”二字有了温度,他们在疾苦中点亮的光,竟也悄悄照进了我的生活。

真正沉下心来学习,是在山东省济南市宏济堂中医医院闫石老师的指引下,那些曾以为枯燥的理论,忽然变成了最生动的“侦探小说”。让我感觉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五脏六腑各司其职,气血津液周流不息,一旦某处失衡,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中医的精妙,就在于从蛛丝马迹中抽丝剥茧找到阴阳失衡气血失调的源头,用“补、调、泻”的智慧,重建身体的和谐。我看闫老师诊病后凝神屏气地开方,一味味中药从口中缓缓说出,那个时刻,我觉得他是发光的,可当我说出时,他却说这只是平常的工作而已。或许,别人眼中平常的工作,我却看到了光芒,这便是我与中医恰逢的缘分吧。

我常常在睡前仔细阅读公众号里面的一则则医案,以能够读懂每一则医案作为自己学习的目标,从最初的读懂二三分,到现在的七八分,在日日精进里,收获成就感和幸福感。

我思索闫老师在医案中分析的医理,感叹每一味中药的作用。原来方剂是要协调每一味中药的作用来整体医治的;原来,即便是具有同样的功能,也是要辨清原因选择草药的。同是安胎,桑寄生是治疗肝肾不固导致的胎元不固,黄芩安胎是除热安胎,紫苏安胎是疏通气机阻滞。这些看似零散的知识,仿佛打开了一座藏满珍宝的宫殿。每多懂一分,就多一分对生命的敬畏。疾病不是惩罚,而是身体发出的提醒。健康的密码,就藏在顺应自然、调和平衡的日常里。

如今的年纪学中医,就像老药农说“黄芩要带点土气才管用”,我想中医的智慧是不怕时间沉淀的。二十岁学中医,像采春茶,鲜灵却少了醇厚;四十岁学中医,像泡老茶,岁月早把生活的滋味揉进了骨子里,一泡就出味。中医于我,早已超越谋生工具的范畴,是滋养精神的良方,是历经生活的疲倦后“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平静与淡然。就像此刻,我慢慢吐出这些文字,就是在纷繁世事中找到了安顿身心的锚点。(范艳丽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第六中学)

注意:本文所涉及项目投资金额、加盟店数量、招商地区和经营模式等相关政策,请以最新咨询为准!我们建议您在 【留言板留言】 或致电咨询,您即可与企业免费通话并及时获得项目最新动态!
在线留言,商家将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