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当前位置: 主页 > 健康中国 > 中医养生 > >

四季养生代茶饮

发布时间:2025-01-18
来源:中医健康平台

四季养生代茶饮

中医防治、养生原则是“因人制宜”“因时制宜”,不同的人适合饮用不同的茶饮,即便是同一个人,也应根据季节时令的不同而有所选择。

人们生活于天地气交之中,饮食起居也应与万物一样,适应四时阴阳变化。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正所谓“法于阴阳”。只有做到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即“天人合一”,才能健康无病,延年益寿。所以,不同时节就有了不同的代茶饮。

春三月,气候渐温,万物苏醒,肝气当令,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

1、明目理气·黄芪夏杞茶

黄芪、夏枯草、枸杞子各5克,当归2克。将夏枯草在砂锅或者铁锅中干炒炒热,将黄芪、枸杞子、当归和炒熟的夏枯草放入沸水中煮开,煮开后继续大火煮3分钟~5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养肝血、明目、调理肝气,宜春季饮用。

本茶适合肝血不足所致的视物模糊不清、夜盲、干眼症、小儿麻疹病后角膜软化症及内外翳障等眼病者饮用。此外,常在电脑前工作、爱喝酒的人也可以饮用。

2、疏肝解郁·麦芽青皮饮

麦芽10克,佛手10克,青皮10克。将麦芽、佛手、青皮共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饮。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健脾。适合肝郁气滞症见两肋胀痛、乳房胀痛食积不化者。

夏三月,阴阳之气交合,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不仅要注意“祛暑”,还要注意补充营养,使人体阴阳保持平衡状态。

1、清热润燥·金银甘草茶

金银花、金石斛各6克,甘草3克。将食材原料洗净待用,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开后再小火炖煮10分钟,等到煮出香味时,滤去渣滓,保留汁液即可饮用。

功效: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消补兼施,适宜夏季消暑饮用。

2、清热泻火·菊芍茶

菊花、金银花、白芍各8克,冰糖适量。将菊花、金银花、白芍放入杯子中,加入热水冲泡,加盖焖10分~15分钟,待泡出香味以后,滤去渣滓,加入冰糖,待其化开,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功效:清热泻火,又不失营养。对于预防夏季中暑,以及夏季上火等有独特的功用。

秋季养生应以“收养”为原则,舒缓秋季的肃杀之气,使其顺平,调节肺气。因此,秋季养生应滋阴润燥,以养肺为主。

1、清心润肺·麦门冬饮

麦门冬(又名麦冬)10克,粳米少量,冰糖适量。将粳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将麦门冬用开水大火煮半小时,过滤渣滓留汁,在锅中加入粳米,倒入麦门冬水,大火煮开改小火炖煮半小时,加入适量冰糖,继续煮5分钟,冰糖溶化即可代茶饮。

功效:清热润燥又健脾补中,是秋季养生的不二之选。

2、补肺益气·黄芪麦冬枸杞茶

黄芪、麦冬、甘草各4克,枸杞子8克,一同用开水冲泡,加盖焖泡30分钟后,代茶饮。

功效: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证、卫气虚所致表虚自汗、气血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气虚血滞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或半身不遂,以及气虚津亏的消渴等。

建议:在立秋后每天早上喝点早茶,可以帮助脾胃滋阴,平衡阳气。缓解秋燥还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茶饮,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母等。

冬三月,此谓闭藏,养生应以“藏”为主,避免受到严寒的侵袭。

1、祛寒养胃·姜枣陈皮茶

红枣10克,生姜、陈皮、红茶各4克。将红枣洗净去核待用,生姜切片待用;陈皮加入锅中,添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成小火煎煮,2个小时以后滤去渣滓,取汁液待用;用陈皮水冲泡红茶、姜片、红枣,加盖焖泡20分钟左右,等到香味飘出即可饮用。

功效:四味性温之品,共奏祛寒养胃功效,在冬季饮用尤为适宜。

2、益肾养血·黄芪山药饮

党参10克,黄芪、怀山药、白扁豆各15克,核桃仁15克,大枣6枚。山药洗净,切片剁碎;核桃仁、白扁豆磨成细末,党参、黄芪装入纱布袋内扎口,大枣洗去浮灰;在适量清水中加入纱布药袋、大枣,先用大火煮沸转小火,加入山药碎块、核桃仁和白扁豆细末续煮25分钟,去药饮用。

功效:用于脾肾不足所致的面色萎黄、体倦乏力、畏寒怕冷、少气懒言、动则气短、纳少便溏、腰膝酸软等症。适合冬季饮用。

不同体质代茶饮

只有了解自身的体质,才可以和自己的身体“对话”,因此养生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1、气虚质

气虚的人往往要么过于消瘦,要么是偏胖,同时还伴有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爱出汗等表现。气虚的人抵抗力较差,不耐受风、寒、暑、湿邪,极易患感冒及内脏下垂等,病后康复较慢。

【调节胃动力黑茶】

黑茶能改善气虚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补气黄芪红枣茶】

黄芪30克、红枣一小把,加水煎煮30分钟即可。这是一道非常有代表性的针对气虚患者的药疗方。

【益气参麦茶】

太子参6克,浮小麦10克。太子参切碎,与浮小麦同泡茶,代茶频饮。甘温补气之太子参与益气养心之浮小麦共奏益气敛汗之功效,可缓解气虚自汗、身倦纳少、精神不振、语音低弱等表现。

2、阳虚质

阳虚体质是一种火力不足,畏寒怕冷的体质,除少部分人是先天阳气不足外,大多数人都是因为日常贪食冷饮,长期熬夜等不良习惯所致。这种体质的人面色淡白而无华,喜暖怕凉,性格多沉静、内向,或整日精神不振、消沉,耐春夏不耐秋冬,易感风、寒、湿邪。

【补阳三花茶】

康仙花3克、天山雪莲花2克、人参花2克,沸水冲饮。这三种花都有调养肾阳、补益元气的作用,对改善阳虚体质有很好的功效。

【壮阳增力羊藿枸杞饮】

淫羊藿5克,枸杞子8克,红茶3克。三味一起煎水,代茶饮。具有滋补肝肾、壮阳增力之功效。

3、阴虚质

阴虚质指人体津液、精血等阴液不足,无法制约阳气,这种体质的人形体多偏瘦,会形成阴虚阳亢,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盗汗、皮肤干燥等表现为主要特征。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补肝肾阴菊花枸杞茶】

菊花5朵,枸杞子10克,稍加清洗后用开水冲泡即可饮用。阴虚火旺之人调养的原则是滋阴养血、补肝肾阴。菊花枸杞茶是一款适合大多数人的有效的配方。

【滋阴薯蓣饮】

生怀山药60克。将山药切片,水煎取汁,以之当茶,徐徐饮之。张锡纯《奇效验方》提到用薯蓣饮滋阴补脾胃。

4、痰湿质

痰湿体质的人体形多肥胖,腹部多肥满松软,性格温和,善于忍耐,易患糖尿病、中风、眩晕等。常表现为面部皮肤油脂较多,汗多且发黏、懒动、思睡、身重如裹或胸闷、痰多、四肢浮肿等。

【利水除湿赤小豆饮】

薏苡仁、赤小豆、莲子各适量,银耳30克,白糖少许。全部材料均用清水泡发涨开、洗净;锅中先放入薏苡仁、赤小豆、莲子煮至熟烂,再加入银耳一起烹煮至熟,加入白糖略拌调味,盛汤即可饮之。可帮助肥胖者减轻人体水肿症状,还具有补养气血的功效。但注意阴虚津伤者慎用,过量则尿多伤身体津液。

【缓解“三高”三宝茶】

菊花、陈皮、普洱茶各5克,共同研成粗末,用纱布袋包好放入杯中,沸水冲泡即可饮用。痰湿体质者常喝三宝茶,能预防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缓解“三高”症状。

5、血瘀质

血瘀体质之人多见面色晦滞、口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肤干燥、且不耐受寒冷气候。常表现为心烦急躁、健忘、妇女则痛经或经闭,或见头胸刺痛、舌紫暗或有瘀点。

【活血养血芎归茶】

川芎4克,当归2克,荆芥2克,花茶2克。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350毫升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共奏养血活血之效。

【活血化瘀山楂红糖茶】

山楂8枚~10枚,洗净、去核、掰碎,用开水冲泡或煮20分钟,加入红糖调匀即可。山楂与红糖都是活血化瘀的良药,二者配伍既可通瘀又可补血,非常适合因体质寒凉、虚寒瘀滞、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痛经、经期推后、量少等月经不调的女性,秋冬季节尤其适宜。

6、气郁质

气郁体质的人形体多消瘦,性格内向,敏感多虑,多愁善感,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常表现为面色萎黄、神情抑郁、烦闷不乐、急躁易怒、胸闷不舒等。

【解气郁越鞠茶】

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各7克。五味药捣为粗末,置于茶杯内,加入沸水冲泡20分钟,即可饮用。有行气解郁、和肝健脾的功效。

【疏肝解郁双花茶】

玫瑰花和茉莉花各20克,开水冲泡5分钟即可。双花茶特别适合气郁体质者饮用,对改善心情抑郁有很好的帮助。不过,茉莉花性偏散,容易伤人正气,肾虚、中气不足的人要慎用。

7、湿热质

湿热体质的人常常面垢油光,多有痤疮粉刺,常感到口干口苦、伴有口气,这类人大多舌苔黄腻、眼睛红赤、心烦体倦。

【五花祛湿茶】

金银花、玫瑰花、菊花、槐花、木棉花各3克,用沸水(不低于90度)冲泡,或者文火煮开,放凉温服。此茶具有祛湿的作用。

8、特禀质

过敏体质、有家族遗传病史或先天性疾病的人都属于特禀体质。调理应以益气固表、养血消风为主,减少过敏症状的发生或加重。

【固本增免茶】

桂花1克,绞股蓝、康仙花各2克,黄芪、枸杞各5克,加入300毫升水,煎煮去渣,分次饮用即可。此茶可益气固本,增强机体免疫力。

(以上茶饮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杂志

 

注意:本文所涉及项目投资金额、加盟店数量、招商地区和经营模式等相关政策,请以最新咨询为准!我们建议您在 【留言板留言】 或致电咨询,您即可与企业免费通话并及时获得项目最新动态!
在线留言,商家将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