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华简介
李盛华,男,山东菏泽人,甘肃省中医院原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岐黄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原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学科学部)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师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甘肃省名中医。现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骨伤)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骨伤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人/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学术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流派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防治发展共同体副主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骨伤科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质疏松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促进会健康旅游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创骨科专业委员会骨创伤与孟氏疗法学组主任委员、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健康产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康复医学会会长。担任《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副主编、《西部中医药》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中医正骨》《中国骨伤》杂志编委、《西北微创骨科》杂志主编。
擅长:创伤、关节和脊柱方面疾病的诊疗,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各种骨与软组织缺损、骨不连和断肢(指)再植;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骨性关节病、骨肿瘤、脊柱疾病;陇中正骨手法治疗各种骨折、脱位;中医药治疗骨内科疾病等。先后引进和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百余项,并进行了创伤中药治疗体系的研究,先后开发出以“陇中损伤散”“陇中消定膏”“陇中消肿止痛合剂”“陇中洁肤液”等为代表的28个疗效显著的“陇中”牌骨伤系列制剂;以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头坏死、膝骨性关节病、骨盆骨折等疾病为重点诊疗病种,不断优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在国内较早开展了骨科微创疗法的研究。
人物经历
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余年,在临床上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到的理论见解,主要学术思想可概括为“六个结合”,即中医与西医相结合,手法与手术相结合,中药内服与外治相结合,心理干预与康复治疗相结合,个体化治疗与综合治疗相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与发生灾害防治相结合,其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在学术传承方面:李盛华作为陇中正骨学术流派的第三代传承人代表人物,他先后师从张生禄、路焕光、宋贵杰学习平乐正骨手法,深受尚天裕、孟和为代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方法和冯天有为代表的新医正骨疗法的影响,后拜孙树椿为师,学习清宫正骨手法,最终将所学融会贯通,结合甘肃民间正骨手法,在总结和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技术成熟、理论体系完整的陇中正骨学术流派。
在临床实践方面:李盛华将骨伤科三期辨证的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即早期内服“消肿止痛合剂”,外敷“消定膏”,中期内服“损伤散”,外敷“续筋接骨膏”,后期内服“补肾愈骨胶囊”、外用“舒筋利节涂膜剂”。对开放性感染者,应用“排脓敛疮浸液”浸洗患肢,使中医辨证与用药途径更具特色、更趋合理。对脊柱退行性病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关节疾病采用阶梯疗法,即早期采用保守的方法治疗,中期采用微创的方法治疗,后期采用植骨融合等终极手术。对创伤急救,首次提出“明确诊断,救命为先,救治为主;两个主辅,中医为主,西医为辅;手法为主,手术为辅”的治疗方针,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灾害医学救治方面“简、便、效、廉”的功效,为中医骨伤在自然灾害中的急救应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获奖荣誉
在微创学术思想方面:李盛华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将微创理念和骨科微创技术紧密结合,提出骨科微创的概念,并且在国内率先出版《骨科经皮复位内固定疗法》《骨科微创治疗学》《骨伤科微创技术》等专著,其中《骨科微创治疗学》获200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著作二等奖,《骨伤科微创技术》获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著作奖三等奖。
在科研、论著方面: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7项,获得国家奖励2项、省厅级奖励15项。目前主持在研课题11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科技厅项目6项,厅级重点中医药科研项目3项。作为主编、副主编撰写出版《中西医结合微创骨科学》等学术专著15部,发表论文200余篇。作为骨伤科学科带头人,引领甘肃省中医院骨科先后成功申报并获得中华中医药骨伤名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甘肃省骨伤科临床医学中心、陇中正骨学术流派等多个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