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峰,男,1946年8月生,甘肃省永登县人,群众,本科学历,全国名中医,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专家、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0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政协甘肃省第八、九、十届委员会委员。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2002年被甘肃省卫生厅确定为继承老中医药人员学术经验指导老师;2007年被甘肃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医德标兵”荣誉称号;2008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8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肃省名中医”称号。
一、治学严谨,推陈出新
廖志峰中医理论功底扎实和临床经验丰富,在消化系统疾病、肝胆系统疾病、呼吸病、糖尿病的治疗方面很有建树,而且对妇科、外科、儿科及疑难杂病的治疗也有着独到见解。他重视临床实践,也重视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近十年发表在家级和省级医学专业刊物上的论文30余篇。参编了《中医胃肠病学》、《中医风湿病学》,主编《糖尿病中西医治疗进展》,合著《实用中医处方手册》等著作约60万字。主持完成2项厅级科研课题,经专家组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主持2项甘肃省科技厅立项科研课题。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研制出健胃消胀合剂、健胃止痛合剂、健胃消食合剂、健胃止血合剂、健胃清肠合剂等5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院内专科用药,价格低廉、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欢迎。退休后他仍然笔耕不辍主编《肝胆胰疾病中西医诊治新进展》一书,在编写中亲自执笔书写3万余字,并指导年轻医师;此外还为《廖志峰医论医案集》一书进行审稿,指导。
二、治病救人,首重医德
廖志峰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50年,始终工作在临床一线。行医首重医德,他告诫所有从医者要设身处地,推已及人,要把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结合起来,因为“医虽小道,而所系甚重,略一举手,人之生死因之,可不敬惧乎哉尸”。教育医者平时读书必须认真仔细,临症施治时,不敢掉以轻心。在现代社会行医,还要做到淡其谋利之欲,重在救人之心。自行医以来遵循孙思邈《大医精诚》的精义对待患者,无论贫、富、贵、贱,均一视同仁,态度和蔼,关怀备至。数十年的兢兢业业与经验积累让他的名声在广大患者中口碑广传,无论在门诊还是在病房,前来求医者纷至沓来,遍及兰州方圆数百里,甚至远及天津、山东、内蒙古、北京、山西、陕西等地的患者也慕名前来就医。
三、兼收并蓄,灵活运用
廖志峰在多年的学习和临床实践中,对各家学说有很深的研究,结合临床,融会贯通,运用自如。重脾胃后天之本,推崇东垣学说。在治疗各种病证时重视脾胃,强调脾胃之气的升发,着重升阳益气药物的使用。灵活使用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等方剂治疗疑难杂症。辨证施治特别注意顾护脾胃,强调“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存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强调“攻邪勿忘脾胃,托补依赖脾胃,攻伐勿伤脾胃,调护须培补脾胃”。注意饮食调摄,对疾病预后与转归的影响。
四、注重辨证,药证相合
廖志峰在总结数十年的临床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临床施治,要以辨证为基础,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生命力所在,是临床疗效的决定因素。要从辨证出发,不可以西医诊断为依据,机械地套搬中医方剂,有时虽可见效于一时,但却误人误己一世,以此引以为戒。学中医者,当先读《灵枢》、《内经》,可知人身表里阴阳、脏腑经络,再读本草,明了药物之性味、主治,后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必须熟圮背诵,结合前辈经验,融会贯通,自然在临证时可以胸有成竹、笔有灵机。任何疾病的出现,都是人体内在脏腑机能状态发生变化的外在表现。根据病人脏腑功能与病邪强弱盛衰的病机,找出其内在的客观联系,并牢牢把握,就能持辨证之“牛角”,解疾病之“症结”。不仅注重辨证,明辨病位,药证相合,而且强调病势轻重要与药之强弱相合,这样就能运用自如,避免发生病重药轻,病轻药重的错误。
擅长:在消化系统疾病、肝胆系统疾病、呼吸病、糖尿病的治疗方面很有建树,而且对妇科、外科、儿科及疑难杂病的治疗也有着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