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本穴可充养髓海,治疗头晕目眩耳鸣,血虚失眠,记忆力减退,诸症均有良好效果。
研究表明:本穴对高血压有降压作用,尤其是 III 期高血压效果较好。
针灸方:高血压、头晕目眩:绝骨、风池、三阴交、丰隆、合谷、太冲。
安神穴为余常用之经验穴。
针灸方:
( 1 )顽固失眠:安神、三阴胶、足三里。《甲乙经》载:“惊不得眠,三阴交主之”。
( 2 )失眠日久,脾虚食滞者:安神、公孙、内关诸穴有效,加中药更妙。
21、疳积四缝妙
四缝为经外奇穴,始载于《奇效良方》一书。在掌面示、中、环、小四指第 1 、 2 指关节横纹缝中。
针灸方:
( 1 )呕吐明显者加针内关,承满。
( 2 )腹泻明显者加针长谷、中脘。
( 3 )便秘明显者加针支沟、横沟。
( 4 )赢瘦虚弱者加针足三里、大椎。
四缝穴健脾和胃,止泻止咳,除擅治疳积厌食外,医治百日咳其效亦佳。
关元亦大中极,丹田,与足三里,气海并称,为人体三大强壮穴(又云是关元,足三里,大椎三穴者),称大椎有补养肾气,培元固本,强身健体的补益要穴。
针灸方:不孕症:关元透中极、子宫、太溪、太冲、三阴交。
在男科的应用也广泛,对阳痿、早泄、男子不育及前列腺炎症均可有效。亦可用于遗尿症,慢性肠炎等疾患。
针灸方:阳萎:关元透、中极、内关、足三里、太溪、志室,此乃吾父亲常用之针灸方。
通里擅治心悸,同时对精神情志病常作为主穴,临床证实,大凡心律失常,神经衰弱,癔病、忧郁症、失眠,均有尚佳疗效。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中便有“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可见针灸家对其重视之程度。
针灸方:心律失常:通里、神门、内关、膻中、三阴交、足三里。
蠡沟者,足厥阴肝经络穴,有联络肝胆两经、调节两经气的作用,从临床上看,对肝、肾、脾均有调治作用,即侧重调肝、次之调肾,再次之为调脾。
实践得知:痛经者在蠡沟穴有明显压痛。
针灸方:
( 1 )痛经:蠡沟、三阴交、太溪、归来。.
( 2 )阴痒:蠡沟、关元、血海、三阴交。
( 3 )慢性前列腺炎:蠡沟、关元透中极、太溪、会阴。
“ 遗尿缩泉求”一句中的缩泉穴即缩泉四穴的简称,缩泉四穴系先父之好友武汉杏林老前辈邓直哉先生亲授,为邓老经验用穴亦奇穴也,邓老与先父高少臣共事于汉口康尔众国药号中医门诊部,邓老善用奇穴,学医之初,先父令吾虚心求教,后知邓老治遗尿或单针灸缩泉四穴,症状严重者再加十七椎、气中、气门三奇穴。邓老称此法治遗尿效如桴鼓,吾 30 余年曾有邓老的这组奇穴加外敷家传灵仙保元膏治疗遗尿症其效确凿,此法患儿乐于接受,深受家长们赞许。
针灸方:小儿遗尿多年不愈:缩泉四穴,关元透中极,三阴交,针灸并施,效亦佳。
上脘、中脘均在人体之胃脘部,治疗胃痛、胃胀及肝炎诸症,先父高少臣先生常用之,合称之“二脘”。
“二脘”并用具有和胃健脾,清热化痰、养心安神、清热除烦、定惊醒神之功能 《玉龙赋》云“上脘、中脘治九种之心痛”。《玉龙歌》亦云“九种心痛及脾疼,上脘穴内用神针,若还脾败中脘补,两针神效免灾侵”。
针灸方:
( 1 )胃动力障碍,厌食症:二脘,足三里。
( 2 )癌症化疗中胃肠反应:取二脘、下食关、大椎、足三里、内关酌情针灸之。
阑尾穴属奇穴,当在足三里再下两寸许,因是此穴是足三里下两寸再上下寻探按压一明显的压痛点,此点才可定为准确的阑尾穴,针此穴(左右计两穴)时宜配合上巨虚、长谷(针灸宜刺向麦氏点)公孙及曲池诸穴。
针灸方:阑尾包块(阿是穴)二脘、上巨虚、下巨虚。
本穴为足少阴肾经输穴,阴经无原,以输代之,故又为肾经原穴,亦为回阳九针穴之一,主治范畴为因肾虚所致的多种病症。临床上多用于遗精、阳痿、肾虚腰痛、小便频数,月经不调、带下、不孕、咳喘、咯血诸疾。
研究证实:针刺太溪、列缺等穴可使肾泌尿功能增强,酚红排出量也较针前增高,尿蛋白减少,高血压也下降……浮肿也减轻,对肾炎病人有一定治疗效果。
后溪:本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五输穴之输穴,临床多循经选穴,多用于治疗后头、项部、肩背部、疼痛胀麻手指挛急等病症,虽然小肠经不行腰部,但本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能通督脉,医治腰脊酸痛,尿频诸症,小便赤涩效尚称满意,余临症体会“二溪”合用,其补肾壮腰、通督活络之功尤著,治疗尿频及急性腰痛,屡试屡验。
针灸方:
( 1 )肾虚尿频、腰痛乏力:“二溪”配肾俞,志室,足三里,十七椎。
( 2 )急性前列腺炎:中极透曲骨、二溪、阴陵泉加针耳穴:肾、神门
业针灸者都应熟练背诵,在临床上能举一反三,精取穴位,提高疗效。歌诀:
人体有病阳先虚、升阳通气开络先;
大椎尾闾通督阳、百会涌泉连上下;
开心活关前后心、神阙命门先后天;
点拨带脉通左右、秘法治病九穴先。
注解:通阳的主穴即是大椎穴、此穴可贯通上下左右、四肢百骸、尾闾是内功修炼的一个关窍、其部位就在腰阳关附近、是人体真火阳气到达命门必须经过的地方、故阳气最易至此最易受到阻滞、凡疲劳或阳气不足者多先在此处特别酸痛、百会穴是所有阳气的交会点、是升阳的第一大穴、而涌泉穴是虚阳上聚的速降首穴、可使虚阳下降则阳气真火更顺利上达。
心脏的反应点在心腧、肝脏的反应点在肝腧、胃的反应点在胃腧与膈腧、肺的反应点在肺腧、肾的反应点在肾腧、糖尿病的反应点在胰腧腧、癌症的反应点在膈腧。
一切慢性病 ----- 足三里、头痛-----卤会、伸展一切经脉-----申脉、鼻病-----风门、一切筋病 -----承筋、尿多-----小指第一关节、一切骨病-----绝骨更年期-----隐白、一切疹病----- 百虫窝、咳喘 -----定喘、一切主升----- 百会、胆囊炎-----胆囊穴、一切主降----- 涌泉、面瘫-----牵正、内外伤----- 承山、阑尾炎----- 阑尾穴、血压----- 三阴交、中风----- 悬钟。
经验四穴:血海领血超、膻中气可消、命门阴阳论、全身在大包。
妇科、子宫、卵巢、盆腔等病在环跳穴有反应、男科病亦有反应。
妇人久治不愈的颈肩酸痛一般为有妇科病。
胸腔有病的人膻中一定有反应。
上腹器官、特别是胃、十二指肠、胰腺病在中脘有反应的、在手背第三、四掌骨之间反应剧烈。
便秘大肠腧附近多有错位。
肝胆病在期门有反应、阳陵泉也有反应、如果环跳也有压痛即可确诊。
下腹各器官在气海、关元、中极有反应。
胃肠病在足三里有反应。
印堂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太阳、风池、头维几乎对任何头痛、眩晕有特效、对美尼尔氏病大多一次治愈。
中府穴是肺经病变的反应点。
坐骨神经痛在天宗附近有压痛、鼻塞取风池、项强取承浆。
头痛取涌泉、膝痛取尺泽、重按肩井对头痛有特效。
呃逆点涌泉、发热取大椎、崩漏取隐白、腹泻便秘取天枢。
女人肩背酸痛取附分、膏盲。
男人肩膀酸痛取天柱、肩井。
肩胛内上角对肩周炎有特效的。
涌泉与完骨可治失眠。
结肠炎在章门有压痛。
胃溃疡在足三里下2寸及梁丘穴有反应。
急慢性盆腔炎在三阴、漏谷、阴凌泉穴有压痛。
前列腺病在三阴交、漏谷有压痛。
胆道病在胆囊穴和外丘穴有反应。
阑尾炎在阑尾穴有反应。
胰腺炎在地丘穴、下巨虚、足三里下三寸有反应。
{以上的反应点在同侧}。
痛经的反应点在关元穴、胃肠痉挛大多在5--8椎之间有压痛点、按2--3分钟即可、连按10天。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379 宣传人民健康生活和健康产业的权威媒体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