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战海专栏
中国企业界对战略定位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讨论两种:一是品牌围绕心智差异的老定位理论,二是品牌围绕竞争势能的新定位理论。
老定位理论把心智资源作为第一出发点,为强化心智差异借用“定位+战略配称”框架陷入静态竞争;新定位理论把竞争方向作为第一出发点,围绕品牌竞争势能,真正完成从静态竞争走向动态竞争的新时代进化。
战略定位不是一句口号
最早提出“战略定位”这一名词的是迈克尔·波特,他是全球第一战略权威,是美国商业界公认的“竞争战略之父”,开创了战略定位学派。
1980年,迈克尔·波特出版《竞争战略》,提出五种竞争力量、三种竞争战略、价值链等理论,三种竞争战略分别是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企业要根据行业竞争结构,针对竞争优势和劣势进行定位,定位学派自此成为美国主流战略思想。
品类和心智定位思想于1940年代首次出现在《实效的广告》(第10章)中,1940―1980年成为广告实践工具,奥格威、瑞夫斯、D D B、J W T、B B D O等使用这个工具创造了很多著名广告定位案例,例如七喜、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佳洁士、汉堡王、甲壳虫等。1981年,特劳特、里斯在战略定位学派崛起和广告定位的大潮中出版了《定位》一书。
1996年,迈克尔·波特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什么是战略》,首次提出“定位+战略配称”战略定位框架,《什么是战略》在西方企业界影响太大了,2004年特劳特撰写同名书,主要购买者都是中国人。
战略定位理念源于迈克尔·波特,迈克尔·波特认为定位必须通过“简单一致性、各项活动之间相互加强、投入最优化”三大战略配称原则完成。通过分析美国西南航空公司这个案例,迈克尔·波特批判营销上的“一句话口号定位”,认为战略能否取得成功,依靠的不仅仅是做好几件事情,而是做好每一件事情。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战略定位,不是因为喊出“单一经济舱”,而在于战略配称组合让竞争对手无法复制,战略配称创造定位。特劳特撰写同名书《什么是战略》则强调在顾客心智中创造差异化的重要性,认为心智差异才是品牌成功的关键。
鉴于迈克尔·波特及战略定位学派在西方商业中的重大影响力,老定位理论从最早宣传“定位让广告效果增加19倍”,到特劳特中国借用迈克尔·波特“定位+战略配称”框架,从广告领域转入战略领域,完成从“定位”到“战略定位”转型。在中国,他们似乎有意忽略美国定位学派的主流观点“战略配称创造定位”,刻意强调“战略配称服务定位”,一切从心智资源出发。凡事都有两面性,过度强调心智资源,自然导致对构建品牌竞争势能缺乏有效手段,一叶障目就会丧失对全局的竞争洞察。
“定位+战略配称”改造的过程
套用迈克尔·波特“定位+战略配称”框架,特劳特中国提升了定位在战略中的地位,认为凸显“单一经济舱”的心智定位才是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战略关键,其他是配套。
2015年,特劳特公司喊话雷军:小米的成功是因为占据“直销手机”心智资源,小米战略偏航了,应该专注“直销手机”。假设小米恪守“直销手机”心智资源,今天会遭遇什么?会不会成为坚守“女性手机”心智资源的朵唯?或者成为第二个魅族、HTC、8848?
2021年,手机出货量全球前三的没有一个是专注手机的品牌,苹果、三星、小米都有更宽的产品线,静态的老定位理论无法解释。
死守心智资源,大多数品牌长期都会陷入战略困境。竞争本身才是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心智资源只是一个竞争要素。当年,汽车安全是行业普遍性问题,沃尔沃当时拥有更多的汽车安全专利和技术,让它成为全球领先品牌。后来,大多数乘用车都满足安全技术和标准,各种碰撞测试让安全成为乘用车上路的前提条件,此时安全这个心智资源就很难再为沃尔沃带来更进一步的竞争势能。曾经,蛀牙是一个社会广泛存在的问题,佳洁士以此建立防蛀心智资源。现在,蛀牙早已不是社会问题,大多数牙膏品牌都有防蛀技术,佳洁士早就开始强调美白,但刷牙革命正在发生,谁知道明天会不会再发生洗衣液迭代洗衣粉的事情呢?
很多品牌被定位钉死,就是因为“定位+战略配称”这个静态框架。2007年,香飘飘开始“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 N圈”的广告。2009年,统一推出 PET瓶阿萨姆奶茶,后来销售额突破40亿元。香飘飘花几十亿元广告费成为奶茶代名词,老定位理论禁止香飘飘延伸产品线,紧紧围绕杯状奶茶,错失 PET瓶、线下奶茶店的战略性行业机会。
香飘飘堪称奶茶鼻祖,喜茶、奈雪の茶、茶颜悦色……这些奶茶店的后辈,估值都已超越香飘飘市值。老定位理论让香飘飘砍掉奶茶店、砍掉延伸产品,错失了一个5000亿元的巨大市场。
“优化广告效果”只会带来一时成功,如果把“优化广告效果”作为品牌整体战略,自然就会陷入竞争和发展困境。如今,香飘飘、好想你、劲霸、九牧王等大量中国企业都遭遇这样的问题——虽有心智资源,但缺乏竞争手段。
持续动态构建竞争势能
过去,全聚德不仅代表烤鸭心智资源,更是中国顶尖美食,到北京吃烤鸭是一种荣耀;今天,北京全聚德很多店铺不如大董、四季民福,除烤鸭之外还得做很多事。
同样拥有电脑、科技的心智资源,联想缺乏品牌竞争势能,苹果拥有更强的品牌竞争势能。面对竞争势能更高的品牌打击时,有心智资源的品牌往往也是无能为力的,苹果推出耳机是对整个耳机行业降维打击,推出电子手表是对整个电子表行业降维打击。
联想进入笔记本,需要收购 Thin kPad才能建立竞争优势,而且笔记本的竞争优势很难保持长久。联想进入手机,与中国三大通信公司联合,成为中国销量第一的手机品牌,如今快消失了。苹果进入笔记本、音乐播放器、手机、平板电脑、手表、耳机等多个领域都很成功,心智资源和竞争势能完全是两回事。
2001年,苹果公司挪用原本 i M a c的7500万美元广告费投入到 i P o d上,获得双倍成效——其实是3倍。乔布斯后来回忆:我当时有了这个疯狂的想法——通过宣传 i P o d 来销售更多的苹果机。另外,i P o d也能把苹果定位成一个创新和年轻的品牌,所以把7500万美元转移到i P o d的广告费用上。虽然从音乐播放器类别上来说,对其投入7500万美元的1%都嫌多,但这意味着我们不仅占领音乐播放器市场,还能改变苹果已经老化的品牌形象。
乔布斯认为,自第一代 M a c电脑诞生以来,还没有哪个产品能够有如此清晰的愿景,并有力地推动了苹果品牌的发展。在这种理念引导下,苹果陆续推出手机、手表、平板电脑、智能家居等产品,每一次推出都是对品类专家品牌的降维打击。
品牌要围绕竞争势能持续动态构建多种竞争手段,心智资源只是其中之一。如果把心智资源作为品牌战略的第一出发点,企业就会进行品类聚焦、过度砍砍砍、通过范弗里特弹药量展开心智攻击。企业长期坚守和专注一个心智资源,可能会出现类似当当网专注图书的战略灾难。
我们要围绕竞争势能,制定竞争方向,根据竞争变化动态竞争。
从竞争方向和竞争势能出发,你就会做以下事情:场景势能、人群势能、渠道势能、创始人势能、视觉势能、产品势能……也包括心智资源这种赋能方式。当然,正确界定竞争方向才是一切问题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