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两年以来,白酒行业发展迅猛。资料显示,2021年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市场规模达6500亿左右,同比增长10.2%。按照中酒协“十四五”规划,在十四五末的2025,销售收入将达到8000亿元,在剩下的4年时间里就将产生近1500亿的白酒营收增量。同时多家机构预测到2025年白酒销售收入将达9500亿元。
1500亿的增量又将来自哪儿?白酒又将面临哪些考验?
如此大额的增量,在2022年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都有充分的表现。确定性是白酒行业高质量发展基调形成,宏观经济叠加通胀指标带动内需发展,白酒头部企业越来越强保持着行业的稳定性;不确定性则是疫情频发市场受限无法挽回,收入下降消费欲望降低,消费迭代多重挑战越来越明显。
4年再增1500亿,中国白酒有可能吗?
宏观经济稳定,白酒趁势增长
白酒一直是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缩影,根据研究,自市场化以来,白酒的规模增长比例与宏观经济共同增长。
纵观全球疫情走势和宏观经济形势,中国经济增长势头稳定且强劲,今年定下5.5%的GDP增速。在以内循环为主的经济主旋律下,酒类产业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至少可以确定今年依然会有不错的增速。
更大的确定性来自于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经济学家林毅夫曾提到,当前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预计在2035年之前,中国具有年均5%—6%的增长潜力。而以近四年来的数据来看,白酒业的营收增速,要高于GDP整体增速。
尽管疫情叠加、国际冲突等一系列问题不断,但今年金融政策整体还是比较宽松,利好中国酒业持续扩容。白酒行业趋势基本向好,各类标准化政策的落地也促使了白酒行业周期逐渐淡化,行业格局逐渐成熟优化。
同时在双循环、开发国内大市场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在未来要更加依赖于国内消费,而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实际增长10.7%,这也意味着白酒行业完全可乘着消费需求增长完成1500亿增量的愿景。
消费持续升级,结构增长打开
今年行业的发展表明,随着白酒消费结构的转化,行业波动性和周期性在不断被平抑,景气度将持续升温。同时,我国白酒市场的消费群体在悄然发生变化,已经形成了成熟大众消费群体与新生代消费群体并存的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我国酒类消费群体中,70后占比约为29%;80后占比约为42%;90后占比约23%。而且近几年酒类消费群体有逐渐向90后、95后过渡的趋势。
可以看出,年轻消费群体占比持续上升,也为我国光瓶酒升级、此高端升级、高端升级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他们对产品价格的敏感模糊性,品牌追求和个性追求的倾向性为白酒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首先来看光瓶酒的政策利好,白酒塔基高且稳。
与老一辈的消费者相比,新生代消费群体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颜值,其消费观念也更加理性、讲究性价比,因此饮酒方面,他们也更愿意选择价格“亲民”的光瓶酒,这样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逐渐成为了市场刚需。光瓶酒的升级和主流的价格段的扩容是行业内部发展趋势,这也是1500亿增量的另一增长极。
近年来各大酒厂为抢占市场份额,迎合轻便、适量的消费者需求,争相推出光瓶酒,努力在品质时代里拼抢市场份额。去年6月的《新国标》出台更是给光瓶酒的品质提升注入强心针。白酒“新国标”的实施落地,将对光瓶酒产业结构提升起到推动作用,
其次主流价格带持续扩容,形成白酒消费金腰带。
在行业整体发展向好的态势下,千元价位带持续扩容将带来行业第二增长极,而主流价格段(100元~300元价格带)的扩容也给白酒行业带来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白酒消费者中超六成白酒消费者消费金额集中于100-300元之间,包括请客和自用,分别占60.5%、61.8%。中国白酒消费者注重礼节性,用于请客的白酒价格从200元以上普遍高于自用的价格。
最后则是高端白酒与头部企业血脉相连。
名酒为了保证核心产品的品牌力,也在拉升底限产品,带来整体价格的上涨。此外,随着茅台的重新火爆,高端白酒作为社交货币的强流通性在强化,文化认同感和保值增值的属性被放大,类奢侈品地位愈发凸显,附加价值提高。作为龙头,茅台也带动了其他酒企,实现了价格带的扩容。
名企&酱酒持续走强
目前,酱酒、清香酒、创新酒遍地开花,名酒、省酒、酒庄争奇斗艳,朝阳品类丰富。行业的繁盛离不开各个企业的发展,1500亿元的愿景需要国内酒企共同完成,特别是名酒企。
在近日不少头部企业纷纷公布年报预计,贵州茅台净利同比增长20%左右,山西汾酒净利同比增长50%以上,今世缘净利同比增长26%左右,酒鬼酒净利同比增长130%左右.......2021业绩纷纷实现高增长。
而茅台、五粮液、洋河等头部企业2021年营收总额占据了中国酒企营收总额的70%以上。按照中酒协的“十四五”规划的目标来看,必须达到年均增长6.3%的速率,按照目前以茅台为首的头部企业的增长率来看,有极大可能性达到的。
从品类来看,作为2022年最受关注的酒种,酱酒行业预期向好。根据权图工作室的《2022年度酱酒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酱酒产能、销售收入、利润约占白酒行业的8.4%、31.5%、45.8%。对照2020年的数据8%、26%、39.7%来看,未来酱酒销售收入、利润行业占比均将会有持续上涨。
在酱酒市场整体向好的同时,政策层面也不断释放产业利好。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明确“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3月7日,《人民日报》整版刊发《贵州着力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其中提到,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培育壮大白酒企业梯队,打造世界酱香型白酒品牌,构建品牌强大、品质优良、品种优化、集群发展的白酒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
被业界视为贵州省酱酒产业发展的利好信号,同时也对白酒行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贵州、四川等主要酒类产区在酱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层面动作频频,进而推动酱酒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也有像稻花香、仰韶、石湾酒厂、人民小酒这样的知名民营企业面对市场做出了改变,成为区域名酒新势力。
增长背后的风险与应对
目前中国市场开始出现“消费迁移”,虽然目前新的酒类消费观还在萌芽期,白酒仍然具有着统治地位,但是低度酒、果酒等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一种选择。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1-4月,啤酒企业累计产量同比增长33.6%,其中精酿啤酒占据其中龙头。与之相比的果酒也不遑多让,据显示,2020年国内果酒类增长率超120%,梅子酒增长超100%,预调鸡尾酒呈现近70%的增长。对比来看,白酒销量却在呈现下滑趋势。
在以庞大消费需求驱动的酒业格局中,低度酒的市场占比每年呈现15%以上的增速,疫情下的家中饮酒场景也加速了低度酒的扩容,消费金额呈现50%左右的增长。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800亿规模,成为不容小觑的主流酒饮市场。可以看出低度酒已逐渐起势,但白酒在这个赛道相对冷寂。以茅台等为代表的高度烈酒品牌占据着酒业的主流份额,抢夺了消费能力最强的人群。从长远来看,低度白酒与新消费群的关联度更高,这种代表酒业未来的关系确定了低度酒早晚会发起一次对中国白酒的总攻。
随着消费大环境改变,越来越多人接受了少喝点更健康的理念。“酒多伤身”,劝酒的人越来越少了。与此同时“不醉不归”逐渐被“适度微醺”的观念所取代,这一现象在女性饮酒群体中更加凸显。在美妆领域,低度酒和微醺妆的联动吸引了眼球,被大家模仿。面对这种“消费逃离”趋势,白酒行业要想发展,就要顺应消费者的改变,给市场带来有效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心理,从而获得经济、品牌、文化多方效益。
社会新闻频出,白酒发展面临舆论压力。在国家持续严打醉驾、酒驾行动之后,酒类销售额也产生了一定的下滑。自醉驾入刑以来,“醉酒驾车型”危险驾驶罪大约占全国刑事案件总数1/3的比例,高居数量首位,每年有高达30余万人因该罪被判刑。酒驾害人害己,但舆论对于酒类行业的指责也让各企业措手不及。对此,行业要积极面对,树立共识,加强宣传。各酒企要积极站出来承担社会责任,提高社会效益,以实际行动来减少人们的误解,引导舆论导向。
总的来说,未来白酒稳定发展是确定性的。但同时中国白酒需求总量一定会下降,但是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会对高品质白酒的需求带来支撑,也意味着未来中国白酒产业的品质化道路将越发清晰。企业和从业者应顺应行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及专业能力,跟随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前进,既要抓住行业当下的发展热点,还要看到行业未来发展的价值洼地,提前布局以实现未来更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