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做到一定的时间,都会面临一次组织变革,为什么要做组织变革?
因为组织变革是一个熵减的过程,在企业运行过程当中,内部、外部总会发生一些熵增,所以经历过一段时间之后,要有熵减的过程,即企业变革。
我今天分享的是虎邦的企业变革。
PART.01
行业分析:为什么辣酱行业只跑出一个老干妈?
首先介绍一下虎邦所处的行业。
提到辣酱行业,大家想到的第一品牌是老干妈,那么,谁是第二品牌?这个问题,我想很多朋友都要犹豫一下。
辣酱行业市场体量在400亿元左右,在调味品大类中排行第二,仅次于酱油,酱油行业市场体量在700亿元左右。火锅底料行业虽然近几年很火,也跑出了两家上市公司,但是市场体量只有200亿元左右,所以辣酱行业体量总体上还是不错的。
辣酱庞大的市场体量下,我国食辣人群还在不断增长,以前,食辣人群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区域,但是现在,食辣区域不断扩展,食辣年龄也向低龄化扩张,所以辣味产品、菜品都在不断地发展。
回归辣酱行业生态,我们说它是“一株参天大树+众多低矮灌木丛”,“参天大树”就是老干妈。酱油行业的前三个头部品牌,占据了总体市场规模的43%,但是辣酱行业的前三个头部品牌,只占据总体市场规模的18%,其中,老干妈还独占了15%。
辣酱行业里面有第一,说明这个行业是可以跑出一个50亿市值的大企业;但是辣酱行业集中度又比较低,包含着孕育出第二大品牌的机会。
赛道里不同类型的选手
我们曾盘点过行业内的竞争对手,有这样三类:
第一,延伸类。原来做酱油、醋或者其他调味品的知名品牌,在辣酱行业里延用品牌优势、产品优势做品牌延伸,增加销售额。这些品牌未来塑造出独立辣酱品牌可能性不大,这就像茅台要做啤酒是一个道理,原来的品类越成功,品牌越大,品牌延伸到新品类的机会就越小。
第二,模仿类。有很多品牌都在模仿老干妈的产品、渠道、外观,基于数十年沉淀,或许能在一定区域形成一定优势,能做到几千万元到一亿元的市场规模,但是很难成长,因为老干妈永远是消费者第一选择,老干妈卖8份,它可能才卖2份。
第三,网红类。这是指近些年通过互联网起家的品牌,一般都有资本助力,多为营销驱动型。网红类品牌有几个特点,一是起步比较快,从0到1快速完成;二是往往有很好的做品牌宣传的特质,前期非常善于去传播,或者说去打造自己的知名度。
但网红类品牌这两年遇到了一些新的瓶颈,就是流量红利的衰退。我们看到一个公开的数据,2020年,消费者上网时长已经到达6个小时,用户互联网人群达到9亿,也就是说除了老年人和上学孩子之外,能用互联网已经都用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互联网流量红利已经结束了。再做网红品牌,就是在现有的环境里面不断切割存量。流量越来越贵,以流量起家,包括以流量运营为主导的企业,都将面临着流量成本过高的压力。
老干妈的生存之道
为什么辣酱赛道里面能跑出老干妈?
大家说老干妈是时代产物,我不认同,一个时代塑造老干妈,但是那么多品类的品牌也都被互联网时代冲击了,为什么老干妈没有被冲击呢?我们要反问一下这个问题。
回过头来看,大家很多非议老干妈的问题,恰恰在我们看来是老干妈做得很成功的地方。我们非常尊重老干妈这一领头羊,它的品牌有两个核心:
第一,老干妈坚持做大单品战略。
老干妈的代表产品是什么?风味豆豉,这是一个几十亿元体量的大单品。老干妈真正在消费者心智中注册了一个品牌,一个品牌不在消费者心智中有所注册,那就是一个品名,是一个假品牌。
品牌一定要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消费者做选择的过程当中,能够帮助消费者降低选择成本,这才是有效品牌,才有价值,老干妈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说到老干妈,在什么环境下吃、味道什么样、是什么样子,消费者心智中都存在认知,而试想其他品牌,很难想清楚。互联网再怎么冲击,人的心智没有变。
第二,老干妈坚持几十年不动摇。
别人建议老干妈应该用创新营销方法、推出更时尚口味,等等,老干妈没有改变,这才塑造出了大单品。品牌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战略和方向,不是传播手段。老干妈的战略沉淀,看似不花哨,但是很有力量。
这是我们对于整个行业的判断。
PART.02
企业创始:虎邦从零到一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虎邦如何做到从0到1,虎邦辣酱成立于2015年,是专门从事辣酱生产与销售的企业。自有工厂坐落于山东德州,拥有现代化厂房1.2万㎡ ,年生产规模超过7000吨,年销售额4亿元。
虎邦也是《炒制辣椒酱》国标的起草单位,全国一共有10家企业参与了这一国标的起草,很荣幸,虎邦是其中之一。炒制辣椒酱标准施行之后,我国将有20%~30%的作坊型企业不具备生产资格。
2015年,虎邦创业初期,碰上了互联网对整个营销体系的冲击,线上打广告、线下布渠道的做法不好用了,虎邦怎么破局?
在这个过程中虎邦主要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创新。
第一,产品创新,开创小包装。小包装是所有产品迭代的共同逻辑,所有产品换成小包装都是一次升级,辣酱也不例外。
辣酱做成小包装之后,它的消费场景就从原来的传统场景(在家里吃完以后放到冰箱里)变成了即食即弃,方便卫生的新场景,这是虎邦的第一个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虎邦其实也克服了很多难题。咖啡虽然很早就实行小包装,但是咖啡是粉质产品,而辣酱产品是半固体、半液体的油质产品,如何能够保证均匀计量,是非常难的课题。虎邦克服难题,做出了小包装,在产品上达成了创新。
第二,场景创新,开创外卖场景。简餐场景下,辣是王道。桌餐场景下,朋友、家人聚餐,点七菜一汤,辣酱有没有都没关系,如果真的想吃辣,可以点一个辣菜,或者干脆吃火锅;但是简餐场景不一样,受制于点菜的局限性,加上辣酱就非常能解决问题,因为辣是下饭王道。
很多品牌说我们在小红书上种草、在抖音上种草,实际上虎邦就是在外卖种草,获取第一批原点人群。目前虎邦合作的外卖餐饮品牌,已经有全国Top 200外卖餐饮品牌中的70个。抛开像正新鸡牌、麦当劳、肯德基等不匹配辣酱消费场景的品牌之外,已经与超过一半的Top 200外卖餐饮品牌品牌进行了合作。
这部分消费者也会自觉、自发地到其他零售渠道进行复购。
在虎邦的天猫流量结构图中,54%流量来自于消费者搜索,消费者是主动到平台里面去购买的。这就是一个品牌型打法,而不是流量型打法。
五年时间,虎邦完成了“从0到1”,沉淀了独特的产品,沉淀了独特的售卖方式,消费者提示后认知率达到41%,形成了基本的认知基础。打通供应链,工厂自动化升级,形成了基本的生产基础。
PART.03
企业发展:从解决“生存问题”到解决“发展问题”
从0到1这个环节,虎邦找到外卖场景并踩中外卖红利,解决了生存问题。到了现在这个阶段,虎邦如何进一步发展?怎样从生存逻辑,调整到发展逻辑?
经过探索,虎邦想明白了,对于虎邦而言,仅仅通过所谓的渠道创新,或者是追加投入,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所以虎邦要开创一个新品类,做一个大单品,而不是局限于原来的小框框里面。所以经过细分,虎邦最终做了一个选择,就是做“肉辣酱”品类。
为什么做肉辣酱?
第一,市场中有,心智中无。消费者没有这样想,却是这样选的。举例来说,如果拿出两瓶辣酱,一个15块钱肉辣酱,一个是10块钱蒜蓉辣酱,85%人会选择肉辣酱。这就是市场中有,心智中无,这种场景下最容易做产品品类的分化。
第二,肉辣酱本身有一个升级的事实基础。肉辣酱具有动物蛋白、动物脂肪,它的脂肪饱和度更好,香气更重,消费者体验感更好。
第三,为了和竞争对手形成区隔。老干妈是典型的素辣酱,它口味相对比较单一,单一口味的辣酱更适合做菜,我们发现老干妈一半销量用于餐馆,做鲁西南风味的菜。
而虎邦的定位是佐餐,消费者在吃饭的时候,在味道不足时,味道不够时,一罐肉辣酱会更适合帮助下饭。
基于这几点,虎邦选择“肉辣酱”作为发展战略,未来,当大家提到肉辣酱就想到虎邦时,这个战略就基本上成功了。
虎邦如何占据肉辣酱品类?
第一点,产品创新。要塑造一个肉辣酱定位,必须让消费者认知吻合,如果消费者吃了以后认为不是肉辣酱,定位无疑是很失败的。
所以在肉的选择上、包括肉的颗粒感上,虎邦做了大量尝试,比如做了小肉粒工艺、找到黄金配比,包括将肉辣酱的核心底层逻辑确立为“香”。对肉辣酱的最终评价是什么?不是很辣,但是很“香”,这就对了。
第二点,继续深入简餐场景,虎邦会针对简餐场景进一步追加投入,包括外卖之外的其他渠道,会梯次进行触达。
第三点,品牌型打法进行传播。互联网这一传播渠道虎邦肯定是要用的,但一定坚持品牌型打法,不走流量型打法。
流量型打法,底层逻辑就是一定要最低成本获取流量,这是所有的竞争力来源。这一打法下,品牌需要不断推出新产品、不断破圈,制造话题。
但是品牌型打法不一样,它要让产品聚焦,传播上形式或许多样,但是内容一定要聚焦,始终聚焦到品牌诉求上,持续发力。
每一个企业,尤其消费品企业,最终都要创造顾客。虎邦在做一个什么尝试?原来佐餐场景下不一定非要有辣酱,我们希望在佐餐这个场景下创造一个品类,叫做肉辣酱。
最近有一个词特别火,叫做“内卷”,别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一拥而上,这个时候大家就会非常辛苦,虎邦希望通过创造顾客,避免这种内卷。
注意:本文所涉及项目投资金额、加盟店数量、招商地区和经营模式等相关政策,请以最新咨询为准!我们建议您在 【留言板留言】 或致电咨询,您即可与企业免费通话并及时获得项目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