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艾灸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医特色 > 针灸艾灸 > >

“三茶”融合的乡村振兴样本

发布时间:2021-11-19
来源:创业致富招商网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近年来,福建走特色路、打特色牌,发展茶叶、蔬菜、水果、水产、食用菌等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已走出一条独具福建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为了讲好福建产业富民故事,传播八闽乡村振兴声音,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福建总站与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央广网福建频道经过两个月的实地调研采访,从11月16日起推出“乡村振兴看福建|特色小镇的产业富民故事”系列报道。

“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这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对武夷“山、水、茶”的动人描绘。

在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有这样一处秘境:专业斗茶800年的主场、万里茶道的重镇、世界红茶发源地、武夷岩茶第一镇、九曲漂流赏景的源头——这就是星村镇。

如今,星村镇正在着力打造“星村村、黄村村、曹墩村”茶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走出“三茶”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星村来了“科特派”

暮秋时分,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示范基地,茶园苍翠欲滴。

茶园负责人杨文春出身于制茶世家,现在是武夷山首席岩茶厂的负责人。在燕子窠,他与爱人共同经营着310多亩生态茶园。

“茶树生长需要多种养分,原先施肥不科学,影响茶叶生长,破坏土壤。”聊起生态茶园,杨文春颇为兴奋,“茶园在夏季、冬季套种大豆和油菜,不仅能抑制杂草,减少病虫害,还为茶树提供绿肥。”

作为一位老茶人,杨文春对科技特派员——福建农林大学廖红教授团队带来的这一生态种植技术夸赞有加。

杨文春表示,2016年起,星村镇众多茶农在廖红教授的指导下,开启“无化肥无农药”生态茶园示范点建设,虽然投入的人工成本增加,但茶青产量稳定,茶叶的优品率较三年前提高了80%。茶叶总产量虽少了,收入却不减反增。

生态茶的“市场优势”,让星村的茶农们尝到了科技种茶带来的甜头。现在,生态茶园在星村镇随处皆是。

武夷山星村镇茶叶站站长张锡友告诉记者,全镇已建成3500亩生态茶园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控肥减药茶园1.7万亩,星村镇茶叶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除了收益的提升,杨文春认为,这样的茶园种植还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茶园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黄村,抱团做好一杯茶

星村镇黄村村,是武夷山九曲溪上游的一个村庄,依山傍水,生态优美。

该村自古以来就是产茶重地,现有茶园面积12000多亩,这里几乎家家有茶山,人人会种茶、制茶。

坐落于黄村村的武夷山市茗川世府生态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里,清晰地记载了黄村茶产业的发展历程,讲述了黄村茶产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迈进。

黄村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黄正华,他生于1973年,干练、敏锐、健谈,熟稔武夷山的茶人茶事。他历任黄村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目前是茗川世府生态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

2013年,为了改变黄村茶企“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现状,提高茶农茶企竞争力,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黄正华,结合黄村村茶叶生产的实际情况,创新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茶农”运作模式,成立茗川世府合作社,把119家零散、小规模的茶农茶企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化经营。

目前,该合作社茶叶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作为黄村村发展的带头人,黄正华把“党建是魂,产业是根”总结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同时以“帮老百姓卖茶,卖老百姓喝得起的放心茶”为使命。

随着黄村村知名度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到此寻茶,有的甚至扎根黄村,为当地的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这里的山、水、茶吸引了我!”已经在黄村工作两年的新疆姑娘朱洁坦言。到黄村之前,她在深圳从事新闻工作,听朋友聊起黄村,遂慕名而来,并选择了留下,协助黄正华做宣传、接待等工作。

新一代茶人的传承与创新

在武夷山市永生茶业公司茶叶审评室,首批国家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游玉琼女士正一边泡茶,一边讲述岩茶的传承史。

作为非遗传承人中唯一的女性,游玉琼于1967年出生在武夷岩茶的核心产区星村村,三代人种茶制茶,从小与茶为伴。她17岁入行,师承大红袍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陈德华,对岩茶的制作、品种和山场洞若观火。

传统手工制茶,熬体力更考验毅力。游玉琼从1985年开始学习制茶,当时,武夷山像她一样拜茶师学艺的女学徒有40多人,如今还坚持在一线的只剩下游玉琼。

制茶30多年,游玉琼一直在创新摸索。传统岩茶太霸气,新茶客味感较难接受,她就通过改良工艺细节,让岩茶既有岩骨花香,又滋味甜醇。

培养新一代传承人成为游玉琼当前最重要的事。当地政府遴选了48位年轻茶人,将其推荐给十多位大红袍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培养,游玉琼从中选了三位。历时近一年,从采青、晾青、摇青,到杀青、碚火,她将自己的岩茶制作技法悉心相授。

在今年的武夷山茶人手工制茶技艺大赛中,她有两位徒弟跻身十佳榜单,这让游玉琼非常欣慰。

“非遗传承人,不是一个用来炫耀的头衔,这是一份责任和义务,要把祖辈们的手艺传给后代。”游玉琼直言。

在她潜移默化地影响下,游玉琼的独生子、在英国留学归来的“90后”方舟已开始“接棒”。作为新一代茶人,方舟正尝试利用大数据把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模式化、标准化,让茶叶生产不再“靠天吃饭”。

“茶山到茶杯”的守护

走进闽北武夷山南麓的星村镇,目之所及,是一幅延续千年的山水画卷。星村镇现有茶山面积6.35万亩,大小茶厂千余家,占武夷山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近一半。

自清代以来,星村镇茶商云集,为武夷岩茶集散地,有“茶不到星村不香”之说。

星村镇的美誉,来之不易。2000年,武夷山市鼓励茶农开山种茶,到2006年,开山种茶一度乱象丛生;2008年,武夷山市为保护生态紧急“刹车”,开始严厉打击无序开山的种茶行为。

此后,星村镇持续推进茶山整治和复绿造林工作,实施“茶园无药无化肥质量兴茶”工程,打造从“茶山到茶杯”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星村镇还不断强化科技特派员和茶农之间的联动,积极推广生态茶园建设。

除了科技特派员的助力,星村镇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智慧茶山”平台,为茶叶生产智能监控、灾害性天气防御提供了数据支撑。

“目前镇里提升改造的安全生产生态茶园大概有10000亩,无药无肥生态茶园近4000亩。下一步将在全镇范围内推广。”武夷山星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宗强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在助力岩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积极作为,坚持人才下沉、金融下乡。截至2021年10月末,工商银行南平分行“岩茶贷”融资余额超1.5亿元,有力支持了武夷山茶农、茶企的发展;农业银行南平分行在星村镇打造“惠农e贷”(武夷岩茶)和金融课堂示范点,创新开展了“金融科特派”模式。

如今,星村镇在大力推广生态茶园的同时,不断提升茶产业凝聚力,积极促进茶旅融合,以打造乡村振兴试点村、示范带为契机,加快生态茶园景观建设,推动茶旅融合,使茶旅新业态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注意:本文所涉及项目投资金额、加盟店数量、招商地区和经营模式等相关政策,请以最新咨询为准!我们建议您在 【留言板留言】 或致电咨询,您即可与企业免费通话并及时获得项目最新动态!
在线留言,商家将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