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摊上大事!巨头接连被罚,该不该
挤走对手、一家独大、抬高价格……在一个没有强制,可以自由选择的市场中,这三步棋走下来真就这么容易吗?
资本通过补贴占据市场,然后垄断市场,最后提价伤害消费者的路径到底能不能实现?
反垄断法所规定的,以及媒体所普遍认为的反垄断危害,其实大多停留在一个想象的伤害阶段。
前期因为通过补贴布局社区团购,各大互联网巨头被民间自媒体和官媒架在火上烤,理由无非是就是反垄断。
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近也对阿里巴巴投资收购银泰商业股权、阅文集团收购新丽传媒股权、丰巢网络收购中邮智递股权的案件进行了处罚。
处罚的原因是他们三家在收购过程中,没有依法申报,而是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
一时间, 对资本的讨伐和对垄断的担忧,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而风向几乎是一边倒 ,骂资本无情都快成为一种时尚了。
在他们看来,所谓的垄断,就是资本大鳄先通过补贴挤走竞争对手,然后剩下自己一家独大之后,再抬高价格赚取高额利润,并伤害消费者利益。
挤走对手、一家独大、抬高价格 ,对这三步走的策略剖析,在那些针对资本的反垄断文章中,是一个核心要点。
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没有强制,可以自由选择的市场中,这三步棋走下来真就这么容易吗?
现代垄断其实很难
我们也可以思考一下另外一个更实际的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哪一个市场上的企业,在消费者有充分自由选择权的情况下,顺利地走完了这三步?
2015 年,当滴滴和快的市场争夺激烈的时候,两家公司突然宣布合并,就有各路文章叫着嚷着进行反垄断审查。
比如虎嗅的文章说:
“两款打车软件的合并必将完全垄断打车市场,但并没有看到两家中任何一家有提交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的意思。从快的副总裁陶然对合并不存在垄断的表态来看似乎并无向商务部申报的打算。到底两家打车软件结婚还要不要组织批准,反垄断能否构成对合并的障碍,需要从事实和法律两个角度来考虑。”
合并本来是市场资源正常的重组过程,却要经过审查才行。
问题是,当年看起来两家市场份额大的不得了的公司, 合并5年后的今天,网约车市场依然并不是滴滴一家独大。
我们随手打开高德地图,想叫车可以随时呼叫很多个平台的网约车。
除了滴滴快车之外,还有首汽约车、365 约车、及时用车等很多个平台。而除了经济型快车,还有舒适型中端服务车型,以及高端的商务车型。
与此同时,传统出租车也没有消失,愿意的话还可以接入网约车平台用来跑车。
很明显, 滴滴快的的合并当时的确占据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但当年很多人所担心的一家独大垄断之后提价宰客的局面并没有出现。
相反,通过这些年的探索,创新出了不同层次的服务方式,这点走在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前面。
“先补贴再涨价”的说法靠不住
很多人说补贴没有了,价格也涨了,司机抽成了也多了,做人要厚道,总不能让人家企业一直亏损补贴,一直不赚钱来提供服务吧。
说取消补贴、涨价就是侵害消费者利益,这恐怕怎么都说不过去。
故事的一面是企业,市场上没有出现一家独大,而是出现了众多网约车平台。
而故事的另一面,则是消费者。
消费者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如果像虎嗅作者那样担心垄断的出现,那么他首先应该做的是卸载手机上的滴滴 APP,以降低其市场份额,而不是呼吁监管审查,阻止别人合并。
卸载手机 APP,点点手指几秒钟的事情,所以消费者在网上基本上就是看谁的服务好,谁的价格低,基本上谈不上什么忠诚度,随时可能转身离去。
终端消费者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所以这个赛道竞争非常激烈。 技术含量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局面,想象中的一家独大并没有出现,竞争并未因为当初的合并而减弱。
而消费者的出行体验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改善,最明显的是不同的价格对应不同的服务质量,车型档次不同、整洁程度不同,消费者的选择更多了而不是更少了。
补贴大战后,终究要回到服务上来
说完了滴滴快的合并案,我们再回头来看下社区团购这件事。
团购的形式,其实在各个小区群里,早就已经以最原始的接龙形式存在。而资本的进入,让这个过程更加的程序化,也更加的高效。
抛开人们对于社区团购让小商小贩失去卖菜的机会这个问题不谈,人们担心的另外一件事,也就是 资本通过补贴占据市场,然后垄断市场,最后提价伤害消费者的路径到底能不能实现?
我们说,这个过程很难很难,几乎不可能。
因为补贴不可能一直长期存在,而没有了补贴,加上运营成本,社区团购的成本未必会打得过传统超市和小区的零售点,也未必打得过传统菜市场。
因为补贴而下载使用团购 APP 的消费者,同样会很快因为没有补贴而卸载它。补贴补出来的市场,说没就没,一点粘性一点忠诚度都没有。
就买个菜,统计需求匹配供给,比网约车的技术含量还低,认为补贴就能垄断市场,那真是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