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蝎,俗称全虫蝎子,古书上称虿。《蜀本草》记载,入药有1100 多年的历史。因主要产于沂蒙山区腹 地的沂水、蒙阴、平邑等县,故名沂蒙全蝎。全区年产全蝎约1万公斤。绝大多数为自然繁殖,少数为人工饲养。沂蒙全蝎个大体肥,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药用功效显著,既是贵重药材,又是山珍佳肴。据测定,沂蒙全蝎所含蝎毒素、蝎酥、牛磺酸、卵磷脂、三甲胺、 甜菜碱等十余种成分,含量多数高于异地全蝎。蝎性辛、甘、平,有毒。有镇痉、息疯、 攻毒之疗效。可治疗惊痫抽搐、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破伤风、淋巴结核、 疮疡肿毒等症。
沂蒙全蝎主要含有一种蝎毒素,此外还含有三甲胺、甜菜碱、牛磺酸、软磺酸、硬脂酸、胆甾醇、卵磷脂及铵盐等。全蝎味辛,性平,有毒。功能熄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喎,半身不遂,破伤风症,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疠。对于小儿惊厥,民间常用全蝎一个,薄荷叶裹合,火上炙焦,一同研末服用。全蝎对心血管也有较好的作用,可使血压下降,并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蝎子栖息干燥地带,白昼伏在石块等物下或土穴中,夜出觅食。主食昆虫、蜘蛛和多足纲动物。卵胎生。一般在仲春至初秋捕捉。清明至谷雨前后捕捉的,称“春蝎”,此时未进食,品质较佳。夏季产量较大,称“伏蝎”,因已进食,质量较次。本地加工全蝎历史悠久。清朝时,界湖“同济堂”等药店加工的全蝎,销往全国十几个省市。建国后,全蝎主要由县药材公司收购加工,其中最多年收购加工全蝎1600公斤。1990年后,县药材公司每年收购鲜蝎100公斤,加工全蝎50公斤。商品全蝎多由个人收购加工。沂蒙全蝎已成为一种高级滋补品,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销售。1999年县药材公司鲜蝎收购价每公斤320元左右。全蝎零售价每公斤950元左右。
全蝎食用、药用历史悠久。钳蝎的主要药用成分为蝎毒素(Buthotoxin),据《本草纲目》和《中国药典》载,全蝎具有“熄风镇痉、 消炎攻毒、通络止痛”功能;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皮肤病、心脑血管病、炎症、乙肝、肿瘤”等病。全蝎也是一种高档美味佳肴,营养丰富,食之有防病治病、增强免疫力和抗衰老等功能,备受中外宾客青睐。
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测定:沂蒙钳蝎蝎毒中含有毒性蛋白、透明质酸酶、生物胺等成分,毒素占总蛋白量的75%。对小白鼠的半致死量(LD50)为每千克体重1.6毫克(雄鼠)和1.4毫克(雌鼠)小于或等于2.0mg/kg。
【英文名】 SCORPIO
【来源】本品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 的干燥体。春末至秋初捕捉,除去泥沙,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捞出,置通风处,阴干。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性状】本品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皱缩弯曲,完整者体长约 6cm。头胸部呈绿褐色,前面有1 对短小的螯肢及1 对较长大的钳状脚须,形似蟹螯,背面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 对,均为7 节,末端各具2 爪钩;前腹部由 7节组成,第七节色深,背甲上有5 条隆脊线。背面绿褐色,后腹部棕黄色,6 节,节上均有纵沟,末节有锐钩状毒刺,毒刺下方无距。气微腥,味咸。
【性味归经】辛,平;有毒。归肝经。
【功能主治】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g;研末入丸、散,每次0.5-1g;蝎尾用量为全蝎的1/3。外用:适量,研末掺、熬膏或油浸涂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