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离骚》: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选自《大招》:茝兰桂树,郁弥路只。
当中医药与古诗词相遇,传统与传统便撞了个满怀,古诗词为中医药赋予了更为深厚的文化价值。中国诗词文化源远流长,溯洄源头,绕不开的便是满篇芬芳的《楚辞》。
伟大诗人屈原品性高洁,有着忠义报国的强烈情感,散发着浓烈芳香的“香草”也随之沁入诗人的精神世界。在《离骚》中,诗人的采撷、佩饰、园艺、饮食都包容在香草的世界里,而当他痛哭流涕时相拥入怀的也是香草,可以说香草已然成为诗人浓烈情感和高洁之志的诗性表达,这些香草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白芷。
初从《楚辞》读到白芷时,心中微微一动。“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白芷是《楚辞》中出现次数非常多的一种香草,仅在《楚辞》中就有6种名称,分别为芷、白芷、茝、药、莞和虈(xiāo)。其实,白芷还有不少仙气袅袅的名字,如苻蓠、泽芬、白臣等。读《楚辞》,令我有悟,兰芷是最高雅纯洁的香草,是“至纯粹”的载体,应该是仙草一般的植物。幸好,它没有像香零草那样绝迹江湖。我想,我总有机会和它见面。后来,医院新大楼开辟了一片药植园,我终于见到了真正的白芷,将现实中的白芷与文学中的白芷重叠对应。
初次见她,一丛丛伞状的白色小花,轻轻摇曳着,宛若星河中无数星星闪烁。这小花儿的花叶虽似当归和蛇床,但又有着一种洁净而脱俗的气质。伞形科的白芷姑娘,开花时的美貌令人惊艳,蕾丝般的质地,优雅而又圣洁,让人不免心生好感。
我在心里默念,原来这就是白芷,《楚辞》里出现的香草美人。对照《离骚草木疏》的记载细看,觉得眼前的花儿,和纸上所描述的花儿完全一样:芷,芳香也,生下湿地,根长尺余,白色枝干,去地五尺以上,春生叶,相婆娑,紫色,阔三指,许花白,微黄,入伏后结籽,立秋后苗枯,一名泽芬。白芷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神农本草经》载其具有止血、消肿、祛风等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中记载:“白芷,色白味辛,行手阳明;性温气厚,行足阳明;芳香上达。”
中医药和古诗词同属中国传统文化。独观中药,盛有药用价值,如今以诗词赋之,则又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同《楚辞》中的诗词一样,白芷在时光的长河中流传着,展示着超越中医药本身的文化魅力和人文内涵。正如中药之用,良方一剂并非只在药理,阴阳表里之外更有医者仁心。(郑媛 湖北省宜昌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