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蜈蚣”,先讲个故事,近代有个着名中西医汇通医家张锡纯,在其所着《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了蜈蚣治疗食管癌的病例,说有个病人患食管癌,中医称为噎嗝,经多方治疗不见好转,一天,他突然想喝酒了,当喝完1壶酒后,病奇迹般好了!后来,发现壶中有一大蜈蚣,突然明白了病好的原因。中医认为噎嗝多为瘀毒阻于上脘,为有形之阻隔,蜈蚣善于开瘀解毒,是以能愈。
后来,人们受此启发,将蜈蚣晒干研末,每天服2~3条,用治食道癌、乳腺癌、皮肤癌、鼻咽癌、结肠癌、宫颈癌、肝癌等,均取得一定疗效。
蜈蚣大家比较熟悉,中国成语里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说。“百足之虫”,是说蜈蚣的脚很多,“死而不僵”是说这种虫子被切断致死后仍然蠕动的现象。有一位英国的研究人员凯特尔专门研究蜈蚣,是一位有新发现的“蜈蚣迷”。为了研究蜈蚣,他走遍了英伦三岛,收集了上千条蜈蚣标本,目的就是想搞清蜈蚣究竟有几对足,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各种蜈蚣的足的数目不同。栖息于朽木或石隙中的蜈蚣属多足纲,体干由多环组成,每个环有一对足。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共发现蜈蚣3000余种,足的数目从15对到191对不等。但奇怪的是,在此之前发现的蜈蚣无论足的对数是多少但都是奇数对,一直没有发现一种蜈蚣有偶数对足。凯特尔的研究证实了蜈蚣足的数量不等,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偶数对足的蜈蚣。
中医对蜈蚣的研究和使用,正是从蜈蚣腿多这个特点开始的。蜈蚣作为药物,历史悠久,早在2千年以前就被人们认识并加以利用,《本草纲目》等许多医学专着中均有详细记载。中医认为蜈蚣味微辛,性微温。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专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蜈蚣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效果。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癌症等都有好的疗效。
我曾治疗过一位脑胶质瘤的患者,患者第一次手术后1年左右又复发,再次行手术,并做了放疗,非常不幸的是,患者半年后,脑内的肿瘤又复发,而且长的很大,患者已没有了手术和放疗的机会,患者来我这里就诊时,行动也很困难,时时有抽搐,头痛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考虑非虫类药物无以通络,而虫药之中,熄风镇痉,攻毒散结最强的非蜈蚣莫属,选用补阳还五汤基础上重用蜈蚣,开始3条,后来用6条,1月后患者病情平稳。
蜈蚣种类较多,世界各地共发现蜈蚣3000余种分布广泛。少棘蜈蚣系历史沿用品种,为中国药典收载。质量以身干、虫体条长完整、头红身绿者为佳。蜈蚣入药时不必要去其头足,否则反损药力,通常而言,认为蜈蚣的头、足、尾药性更强。作丸散内服,较汤剂之功为强。剂量入煎剂不宜超过8条,散剂不超过4克,孕妇须慎用。
临床我们使用蜈蚣治疗各类癌症时,常常配伍全蝎,僵蚕,研粉装胶囊,口服。
小小食疗方
升白药膳--牛筋血藤骨脂汤
【组成】牛蹄筋50克,鸡血藤30-50克,补骨脂10克。
【功效】补益气血。
【制法】将上述洗净,水煮1小时后筋烂即成。
【服法】取汁饮,每日2次分服。
【主治】癌症放、化疗后白细胞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