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昏迷(殷克敬医案)
马某,女,2岁,1977年9月12日就诊。患儿贪玩不慎,从约二丈高处跌下,其母急抱救治,历时已一小时许昏迷。查体:昏迷状态,呼之不应,瞳孔等大等圆,两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心率100次/分,无病理性杂音,腹软,头顶部有轻度头皮擦伤,无颅骨及全身骨折现象。
诊断:昏迷(脑震荡),即速针刺人中,捻转后有反应,随之嚎哭,逐渐意识恢复,肢体活动自如,起针后留院观察,三天后一切正常出院。3个月后随访,未留后遗症。(引自《临床急症针灸治疗学》)
评析:本案为殷克敬治疗昏迷验案之ー。
脑震荡昏迷,一般多见头部遭受暴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一时性功能障碍,人中“水沟”为醒脑开窍之要穴,归属督脉,督脉者“入络脑”,临床观察,人中穴具有醒神之功,所以对任何之因引起的昏迷量厥首选人中穴,往往可获立等见影之效。
二、休克(殷克敬医案)
鲍某,女,40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巨额敏县邮政局干部。1963年6月17日来院就诊。主诉:(爱人代诉)因腹痛、呕吐、昏迷5小时。病史:就诊前7小时许,突然昏倒、恶心、腹部不适,此后腹泻8次,后觉腹部绞痛,最后1次腹泻昏倒不省人事,故急诊来我院就诊。
检查:体温37.5℃,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神志不清,四肢冰冷,全身冷汗,无脱水征。唇绀,呈叹气样呼吸。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减弱。心率每分钟124次,心律齐。肺无异常。腹部稍胀,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活跃,无病理反射。红细胞:375万/mm3,血红蛋白:11g/dl,白细胞:13400/mm3,杆状:2%,中性76%,淋巴22%。
诊断:脱证(考虑为急性胃肠炎引起的休克)。
辫证:亦可系汗、吐、下太过,伤津耗液可阴枯液竭,久病重病,元气虚损,清窍失养,神无所依而致此证。
治则:入院后,给予补液,针刺涌泉、人中、行间、神阙(隔盐灸),上三穴以强泻手法施针刺之。1小时后血压仍测不到,脉稍转强。加针足三里、神阙施重灸,30分钟后,神志稍清。再加针耳穴肾上腺、皮质下,行强捻转手法30分钟,血压回升至110/70mmHg,留针5小时,后经辅助治疗5天后出院。(引自《临床急症针灸治疗学》)
评析:本案为殷克敬治疗休克验案之一。
本方主要作用是回阳固脱,调节阴阳。任脉维系一身之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取二经穴为主调节阴阳以防离決。人中穴施针刺术,可醒脑和振奋阳气;神阙穴施重灸,有回阳固脱的作用;涌泉穴为肾经之井穴,可引上越之浮阳下归其宅;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施术可益气助阳,固表止汗;行间为肝经之荥穴,可理气活血、舒肝解郁;肾上腺、皮质下施针刺术,可使血压上升。上穴合用,故取效迅速。
三、昏厥(周德宜医案)
洪某,男,39岁,エ人。1987年9月20日初诊。主诉:高热2天,伴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西医诊为“腹膜炎”,给予综合疗法治之。在治疗过程中突然出现神志昏迷,呼吸骤停,但仍有心搏动,测血压60/20mmHg。当即予可拉明等呼吸兴奋药抢救2小时未能恢复呼吸,特请针灸科会诊。诊其不省人事,身热肢厥,面色发绀,无气息,脉微弱细数。证属“大厥”。
治则:疏解肺经郁热,辅以醒脑开窍。
治法:①放血:取少商,以三棱针点刺放血。②针刺水沟、合谷。
操作:用短粗亳针快速进针而后轻插重提,频率宜快不留针,仅治1分钟,呼吸恢复,神识渐清。经调治周余痊愈出院。(王振琴.周德宜运用针灸术治疗急症经验举隅.中国针灸,1999;(01):32-34)
评析:本案为周德宜治疗晕厥验案之一。
《素问调经论》曰:“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临床某些暴厥,用现代医学的一系列抢救措施,有时尚不能奏效,此时,运用针灸或与中西医结合抢救,往往可提高疗效而减少病死率。周老认为:对任何原因引起的高热壅阻肺络,均应点刺肺经井穴之少商,使之出血,以开肺窍,急解其热。
如《肘后歌》曰:“刚柔二痉最乖张,口噤眼合面红妆,热血流入心肺腑,须要金针刺少商”。水沟为急救卒死之良穴,《肘后方》谓:“救卒死尸厥方......针人中至齿立起。“手阳明合谷穴,乃为回阳九针之ー,《针灸秘籍纲要》谓:“凡暴亡诸阳欲脱者,均宜合谷治之。”
提示:文中所涉及针灸知识仅供参考,非专业人士需在中医指导下进行相关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