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男,62岁,2023年8月1日初诊。
主诉:双下肢乏力、出汗近1年余。患者曾患脑梗死,经住院治疗后,语言表达能力、肢体活动能力基本恢复正常,但双下肢乏力、口苦口干、自汗的问题始终未得到改善,曾服中药补阳还五汤、补中益气汤、桂枝汤、小柴胡汤、玉屏风散等方剂达百剂。
刻下:口苦口干,乏力,自汗,恶风,行走无力,纳眠可,二便调,面色红暗。舌苔白腻偏干,脉右关滑。辅助检查:体重78kg,血压128/72mmHg。
诊断:西医诊断为脑梗死。中医诊断为中风(脾虚湿热,表寒不固)。
方用升阳益胃汤加减:黄芪30克,人参10克,姜半夏15克,炙甘草10克,独活6克,防风6克,白芍10克,羌活6克,茯苓15克,柴胡10克,泽泻15克,生白术15克,黄连10克,荷叶20克,僵蚕6克。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患者服完3剂后高兴地打电话告知两下肢乏力、自汗、口苦口干均明显好转,近1年从未有如此轻松的感觉。.
8月7日二诊:两下肢乏力、自汗、恶风、苔腻均有明显好转,右关滑有力转缓。继服5剂,后症状消失。
停药观察近半年,患者病情稳定,能从事一般体力劳动。
患者从事四十多年建筑工作,一年四季均在室外施工,因工作经常和工人生气,饮食不节,嗜酒肥甘,饥饱失常,导致中气亏虚,脾失健远,聚湿生痰,痰郁化热,肝风挟杂痰火,蒙蔽清窍,而形成中风。气化的斡旋在于中焦,气机升降的枢纽亦在此,故中焦不畅,则气化乏源,纳运失常。痰饮水湿留聚中焦,影响气机的升降出入,则百病由生。太阴不升,土虛气陷,火乘湿盛,火衰水泛,则表现为中焦的湿热之侯和寒湿之象。
升阳益胃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原方治脾胃虚弱、体重节痛、口苦口干、洒淅恶寒,本患者符合升阳益汤症状,用药后取得明显疗效。二诊时中焦功能恢复正常,所以右关滑、苔白干好转,可见患者主要原因在于脾虚湿热,升降紊乱。用黄芪益气固表,人参、炙甘草甘温补脾,与黄芪相须而用,益气补虚之功尤著。白术、茯苓健脾除湿,半夏、荷叶燥湿行气、升清降浊,半夏和白术相配健脾化痰,杜绝痰湿生化之源。泽泻甘淡渗湿利水,柴胡、防风、独活、羌活辛散升阳,除寒散表邪。黄连清热燥湿,配白芍养阴补血,可防辛散药物温燥伤津,配生姜、大枣和胃补脾。诸药相合,补泄兼施,虚实并用,祛寒降浊,顽疾愈也。
治疗脑梗需要首先辨邪正虚实,跳出惯用的固有方剂、药物,在整体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分析发病原因,综合分析后确定治疗方案。
提示:文章内容及配方仅供同道参考,患者如有所需,还需中医辩证而治,切勿盲目套方使用。
文:山东省平阴县榆山街道西桥口卫生室:石善林、石东伟;山东省肿瘤医院:石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