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医健康 > 健康资讯 > >

重症用中药 给药方式多

发布时间:2024-08-31
来源:中医健康平台

有些人认为中医是慢郎中,只擅于治疗慢性病、亚健康,其实中医也治疗急性病和危重症。汉代医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就记载了不少治疗急重症的方法,例如用大柴胡汤、大承气汤、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腹症,用四逆汤治疗血压低、四肢冰冷、脉微欲绝的休克患者,还有用菖蒲屑吹入鼻中、以桂屑含于舌下治疗猝死患者,这与现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抢救心绞痛患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其中很多方法经过了几千年的实践,如今仍在使用。

危重症患者也可吃中药

20世纪70年代,全国名中医史载祥因十二指肠溃疡导致十二指肠球后动脉破裂出血,呕血便血不止,出血量极大,用了多种西医止血药,出血始终不止。在即将接受开腹手术前,他要求用中药止血观察一天,并为自己开出了一剂药方,以白及、阿胶、三七、生大黄加新米熬成的粥油制成胶冻状吞服,服药当天,出血就奇迹般地止住了。后来这款胶冻状药物被称作“黄白止血凝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颇有成效。

现在中医院的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普遍都在应用中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些人会问,危重患者不是都处于昏迷状态、吃不下饭,如何把中药喝进去呢?

对于昏迷或者镇静的患者,可以把营养液、中药等通过胃管送到胃里,中药汤剂可以直接打进去,药丸、药片可以用温水充分溶解后再打进胃里。

如果是胃功能不好、胃瘫的患者,胃完全不能蠕动,还可以将这根管子放到空肠。空肠管比胃管更长、更细,它从一侧鼻孔插入,一直通到空肠。这类胃肠功能受损的患者,胃动力差,如果胃内短时间内注入较多液体,极易出现腹胀、腹泻、胃内液体返流,空肠管可以避免药液对胃和十二指肠的刺激,减少返流和误吸的发生。

日常喝中药一般是一次开7天或者14天的量,一天喝2次,但对于病情变化很快的危重症患者,可能需要每天或隔天换一次处方,也有可能一天需要喝1~2付中药。山西名医李可用破格救心汤治疗心衰患者时,要求病情较轻的患者每2小时喝一次药,每次服200毫升,日夜连服1~2剂;病情危急的患者,24小时内不分昼夜,少量、多次地经口或经胃管喂服中药1~3剂。

中药治疗在ICU中应用广泛,比如危重症患者常见的胃肠功能障碍,表现为腹胀、呕吐、无排便排气、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中医认为,胃气盛衰预示着疾病转归,“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以治疗应注重“顾护胃气”。中药可用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等通腑泄热,起到加速胃肠蠕动、降低肠腔和腹腔压力的作用,从而改善胃肠功能。

另外,中药还可以调节免疫,扶助正气。危重症患者多年老体衰、阳气虚损,可用红参、附子、黄芪等益气温阳,以提升机体抗病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给药方式多种多样

有一些危重症患者因为个体病情,确实难以喝下中药。比如腹部做了手术,进行了胃肠道的切除、吻合或重建的患者;又如重症胰腺炎患者,需要禁食、禁水,也不能通过胃肠道给药和营养;还有的患者虽然消化道完整,但是有消化道出血,在一般治疗常规中也要求禁食、禁水,无法给予肠内营养。

那么这些患者是否就完全用不了中药呢?其实也不是。我们可以通过中药灌肠的方法,即将中药药液通过导管灌入直肠或结肠,通过肠黏膜吸收。这种给药方式作用迅速,还能达到止血和刺激肠道蠕动的目的,同时可以避免肝脏对药物的分解代谢造成的药效降低。

一些病情极其危重的患者,常有血压下降、意识模糊、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等表现,西医称之为“休克”,中医认为是阳气虚脱的表现。这时候患者存在多个脏器的功能衰竭,胃肠道功能严重受损,胃肠蠕动缓慢或消失,胃肠黏膜极其脆弱,稍有刺激就可能出现黏膜糜烂、出血。无论是经胃管、空肠管给药,或是以灌肠的方式给药,都是不合适的。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将经过提纯、灭菌、过滤的中药注射液输入患者的血管内。对于出现“脱证”的患者,临床上常给予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静脉输注治疗,以益气固脱。

除此之外,对于因其他局部病症无法给药的危重症患者,还可以采用经皮肤或者鼻腔给药的方式。可以将药膏或药液外敷于皮肤,经皮肤吸收而产生疗效,或是将药液、粉雾等喷入或滴入鼻腔,通过鼻黏膜吸收药液。我国古代便有取嚏法、烟雾熏鼻等治疗。其优点是操作方便快捷、安全性高,不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创伤,更容易被接受,尤其适用于对昏迷患者的救治。

注意:本文所涉及项目投资金额、加盟店数量、招商地区和经营模式等相关政策,请以最新咨询为准!我们建议您在 【留言板留言】 或致电咨询,您即可与企业免费通话并及时获得项目最新动态!
在线留言,商家将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