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偏方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医健康 > 民间偏方 > >

导赤散组成,方歌方解,临床医案,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2023-10-29
来源:中医健康平台

【组成】生地黄 木通 生甘草梢各等分(各6g)

【方歌】导赤木通生地黄,草梢兼加竹叶尝;清心利水又养阴,心经火热移小肠。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三钱(9g),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方解】本方证乃心经热盛或移于小肠所致。心火循经上炎,而见心胸烦热、面赤、口舌生疮;火热内灼,阴液被耗,故见口渴、意欲饮冷;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热下移小肠,泌别失职,乃见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均为内热之象。《医宗金鉴》言其病机为“水虚火不足”,故治法不宜苦寒直折,而宜清心与养阴兼顾,利水以导热下行,使蕴热从小便而泻。

方中生地甘寒而润,入心肾经,凉血滋阴以制心火;木通苦寒,入心与小肠经,上清心经之火,下导小肠之热,两药相配,滋阴制火而不恋邪,利水通淋而不伤阴,共为君药。竹叶甘淡,清心除烦、淡渗利窍,导心火下行,为臣药。生甘草梢清热解毒,尚可直达茎中而止痛,并能调和诸药,还可防木通、生地之寒凉伤胃,为方中佐使。四药合用,共收清热利水养阴之效。

  【导赤散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 本方为治心经火热证之方。临床应用以心胸烦热,口渴,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舌红脉数为用方要点。

2.临床加减 本方常用于口腔炎、鹅口疮、小儿夜啼等属心经有热者;急性泌尿系感染属下焦湿热者,亦可加减治之。

口腔炎见疼痛较重加黄连以清心泻火。小儿夜啼加黄连、蝉蜕、大黄,清心泻火安神。急性泌尿系感染加车前子、赤茯苓以增强清热利水之功;小便淋涩明显者,加萹蓄、瞿麦、滑石,增强利尿通淋之效;出现尿血,加白茅根、小蓟、旱莲草凉血止血、

3.典型医案 任某,女,4岁,2017年6月3日,因“反复低热1个月余”就诊。患儿近2个月前因支气管肺炎入院治疗2周,其后出现反复低热,体温波动在36.8~37.9℃。症见反复低热,午后热甚,四肢尚温,脾气暴躁,汗出量多,纳差便稀,口气稍重,睡眠尚可,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辅助检查:血常规及尿常规无殊。西医诊断为功能性低热,中医诊断为内伤发热,辨证属心郁热证。治以清热利湿、健脾理气,予化裁导赤散,拟方:生地黄、淡竹叶、蒲公英、连翘、川朴花、豆蔻、黄芩各6g,白茅根、桑白皮、鸡内金、石莒蒲各10g,生甘草3g,每天1剂,共5剂。复诊:药后体温基本正常,偶有低热,多汗及口气情况明显好转,胃纳好转,大便稍稀,上方去连翘、桑白皮,加薏苡仁10g,药后患儿无发热,手足温,寐纳可。[许斌斌,邵征洋.邵征洋应用导赤散治疗儿科疾病验案举隅.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4):261-262.]

【使用注意】方中木通苦寒,生地阴柔寒凉,故脾胃虚弱者慎用。

【附方】清心莲子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黄芩 麦冬去心 地骨皮 车前子 甘草炙,各半两(各15 g)石莲肉去心 白茯苓 黄芪蜜炙 人参各七钱半(各20g)锉末,每服三钱(10g),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水中沉冷,空心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功用:清心火,益气阴,止淋浊。主治:心火偏旺,气阴两虚,湿热下注证。症见遗精淋浊,血崩带下,遇劳则发;肾阴不足,口舌干燥,烦躁发热等。

清心莲子饮清心与利水之力较强,且用人参、黄芪,故兼有补气之功,主治心火偏旺、气阴两虚、湿热下注之遗精淋浊或血崩带下,以及肾阴不足之口舌干燥、烦躁发热等较为复杂之证。导赤散清心利水之力逊之,且无益气之功,主治心经热盛证或心热移于小肠之小溲赤涩刺痛,尤宜于小儿患此证者。

注意:本文所涉及项目投资金额、加盟店数量、招商地区和经营模式等相关政策,请以最新咨询为准!我们建议您在 【留言板留言】 或致电咨询,您即可与企业免费通话并及时获得项目最新动态!
在线留言,商家将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